昆明市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西山区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174190号建议答复的函
钟文静、杜卉、刘春燕、李秀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居民就业创业的建议》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基本情况
2025年,西山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1447个,城镇新增就业1343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30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4483人;开展人社政策“五进”活动18次,招聘活动10场,其中:线上招聘会1场、现场招聘会9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386人,农村劳动力及其他就业重点人群培训完成60人次;创业贷款扶持创业87人;发布见习岗位1352个,新增就业见习人员2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97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7人,发放符合享受条件的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237人。
二、 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是创新多元宣传方式,提升政策知晓度。线上,利用“西山发布”公众号、“云上西山”APP等平台渠道,定期推送就业创业相关政策须知、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预告等;线下,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商圈、社区等开展政策宣讲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面对面讲解就业创业扶持、社保补贴等政策。2025年共开展线下宣传活动9场,发放宣传资料6320份,惠及居民10875余人次。此外,还在社区公告栏、小区电梯间等显著位置张贴政策海报,扩大宣传覆盖面,确保就业政策能够精准触达社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
二是强化政策落实执行,确保政策红利落地。分类梳理惠民惠企就业创业政策,建立政策及服务清单,列明政策内容、服务方式流程等;制定详细的办事指南和流程,明确职责分工,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间,确保就业政策高效执行。2025年积极落实各类补贴的发放,切实减轻了居民就业创业负担。
三是多渠道开发与收集就业岗位。联合街道、社区,通过走访企业、建立就业信息平台等方式,有效联系企业,多渠道开发和收集岗位,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供需平台。2025年以来累计收集就业岗位11447个,涵盖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目前已新增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17个,有效缓解了部分失业人员、下岗人员的就业难题。
四是针对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下岗人员等不同群体的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围绕制造业、康养文旅、咖啡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全区就业重点群体、困难劳动力等,秉持“应培尽培、能培尽培”的原则,积极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注重灵活性和实用性,选择如家政服务、手工制作、电商运营等一些上手快、就业前景好的技能项目,助力重点群体提升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2025年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60人次。
五是高频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统筹谋划2025年招聘服务活动,多渠道将活动内容信息通知到求职人员和招聘单位,有效体现“月月有活动、时时有服务”。活动期间,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劳动合同备案等方面的政策咨询服务。2025年已成功举办招聘会10场,吸引713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11447个,达成就业意向1462人。
三、 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加大岗位开发收集力度。依托企业业务办理窗口、街道“家门口”服务窗口等有效联系企业,收集企业空岗信息并梳理分类,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布岗位信息并开设专门窗口开展职业介绍和创业服务,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供需平台。
二是依托西山区零工市场、辖区商圈、就业“幸福里”社区等场所平台,多频次开展“小而精、小而实、小而美”的招聘活动,邀请用工规范的本地企业参与,通过前期精准摸排求职人员技能与求职意向,实现岗位与人才的高效匹配;现场设立一站式服务点,提供政策咨询、劳动合同签订指导等服务,确保求职安心、上岗放心。
三是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的服务力度。结合人社政策“五进”活动,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到企到户,针对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按其不同的需求和特征画像,实地走访、摸底排查,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求职推荐。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