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www.kmxs.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6516-202411-931207 主题分类: 2024
发布机构: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发布日期: 2024-11-19 15:49
名 称: 西山区农业农村局关于西山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030060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西山区农业农村局关于西山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03006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11-19 15:49
字号:[ ]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编辑:杨自光      审核:洪礼权      终审:吴晓琛

关于西山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030060

号提案答复的函

宋佳宝委员 致公党):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花卉产业研发生产环境推动昆明花卉产业平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花卉产业作为云南最具特色的经济产业,主导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云南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8个重点产业之一,昆明花卉产业作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尤其是鲜切花生产、销售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全国第一的领先地位。2022年昆明明确提出12345的花卉产业链发展思路,推动昆明花卉产业迈向世界的春城。实施链长制以来西山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都市花园培育工程,积极推进世界春城花都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以种业繁育、示范推广与休闲农业为主的花卉产业链格局。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西山区以团结街道办的龙潭、和平、朵亩、律则社区,海口街道办的白鱼、海丰、海门、里仁社区,碧鸡街道办的黑荞母、观音山等社区为重点,以鲜切花、盆栽花卉、绿化苗木为基础,将乡村休闲旅游与产品精深加工相结合,实施花旅融合提升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产值增幅明显,鲜切花实现价量齐涨

西山区以推动花卉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形成鲜切花、观赏植物、种球种苗、绿化苗木等产业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2023年西山区完成花卉园艺种植面积1.2257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46.15亩,产值5.3866亿元,较上年增28.36%从种植面积来看,种植鲜切花0.4221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12.79%;盆栽观赏植物面积0.2373万亩;种用花卉0.016万亩;加工、食用与药用花卉面积0.198万亩;绿化苗木等0.35236万亩。得益于市场回暖,鲜切花量价齐涨。全区全年生产鲜切花(包含:切花、切叶 、切枝)2.0672亿枝,较上年同期增加31.69%主要品种为满天星、现代月季(玫瑰)、康乃馨、绣球、洋桔梗、百合等,实现产值1.8328亿元,切花综合平均单价0.89元/枝,较上年同期(0.73元/枝)上涨了21.92%。

(二)支持品种引育,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西山区加快构建花卉品种创新生态链,支持高水平建设种质资源圃和育种基地,实施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持续推进花卉新优品种引进推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莲藕、油葵、虞美人等花卉新品种试验种植不断培育提升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西山区具有代表性的花卉种业有海口白鱼的云南兰科植物资源圃团结卧云山的黄文仲茶花育种基地,以及团结龙潭社区丘山花卉科研生产基地。

云南兰科植物资源圃致力于兰科植物的资源收集、保育、扩繁、研究和开发,目前收集有兰科植物1200余种,逾百万苗(丛/盆),其中云南兰科植物700余种,种植量在千盆苗以上的有43种。对部分有现实利用价值的物种已经做到了前期利用、保存、繁育,2022年9月,经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审核认定为云南省省级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圃,着力打造中国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中国兰科博览馆和中国兰科产业大会会址三个国字号平台。黄文仲茶花育种基地自有苗圃1000余亩,其中卧云山基地207亩,富民基地940亩,致力于引进、收藏、驯化、筛选、扩繁、推广、销售世界名贵茶花、中国名贵茶花、云南名贵茶花的部分经典品种,现已存世界名贵茶花、中国名贵茶花、云南名贵茶花品种200多个30万余株。被昆明市林业局审核认定为世界名贵茶花林下种植示范基地云南唯一国内领先云南丘山花卉科研生产基地以生产杂交花卉种子为主,轮作套种果蔬、观赏绿植为辅,所生产的杂交花卉种子有三色堇、石竹、金鱼草、报春、飞燕草、羽衣甘蓝等共计30多个品种,种子100%供给世界第二大种子公司——日本坂田种苗公司。

(三)推广技术应用,产业绿色化水平提升

西山区通过组织实施2023年特色作物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项目,探索绿色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道路一是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促进花卉产业绿色发展。将万亩花卉种植项目与滇池流域及金沙江流域(螳螂川西山段)减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技术推广项目进行整合,大力推广绿色标准化示范种植,通过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不断提升花卉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将万亩花卉种植项目与特色作物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项目有机融合,实施花卉绿色高效示范种植203亩,辐射带动全区花卉绿色生产4221亩。通过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以点带面扩大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区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花卉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促进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四)推进花旅融合,休闲农业显西山特色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理念、大环境之下,西山区迅速涌现一批以花卉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休闲旅游打卡点及其相应的农业经营主体,以花卉为引爆点吸引游客,打造花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让传统的旅游度假更具吸引力,吸引游客延长驻留时间,不断延长花卉产业链条。目前,形成了名花谷、香草方林、楠竹公社等具有西山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带动了乡村文旅的发展。名花谷比邻三家村水库,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约72平方米,是国内第一个以世界名花-高山杜鹃为主题的庄园。香草芳林位于碧鸡西华社区,占地近100亩,是集食用芳香植物种植、欧美香草园艺展示、香草种苗销售、芳香植物衍生品开发、香草产品手工制作体验、香草养生文化传播、香草美食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特色农庄,荣获昆明十佳最美农业休闲园昆明十大重点都市农庄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芳香植物)昆明最具特色的五大农庄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展景观创意银奖昆明乡村游4星级旅游企业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银奖等。楠竹公社位于海口白鱼口社区,栽培和种植120余亩竹林,覆盖106类竹子品种,展览400种竹种子。开展竹科普、进行竹文化传播和教育、用竹子和白鱼口现存农业开展农耕教育、食育、美育、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生产理念。已建成楠竹科普馆、种子咖啡厅、竹林露营、林间木屋、生命实验场、城市农场以及乡创中心等板块。除以上依托花卉种植发展休闲农业的项目外区内云南兰科植物资源圃、黄文仲茶花园和曹洲牡丹园示范基地等也在逐步开展休闲农业,充分利用花卉资源,拓展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有效吸引地方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大培育力度,市场主体逐渐壮大

西山区不断加大对各类花卉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截至2022年底,西山区有14家花卉生产企业(包括个体和合作社);至2023年已发展为农业龙头企业有7家,其中:市级1家(云南久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区级6家(云南黄文仲茶花种植有限公司、云南丘山农副产品种植有限公司、云南野兰堂生物科技公司、昆明市西山区和平嘉友园艺、云南恒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昆明追春科技有限公司);同时结合当年政策,对申报为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给予相应的扶持,不断推动各花卉企业的产业化发展

(六)打击违法行为,构建知识产权多元化保护服务机制

一是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组织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开展了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以多形式开展了知识产权进商圈、进园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的五进活动。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双打办组织成员单位先后开展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铁拳”“打假护牌等专项行动。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受理知识产权投诉举报296件,共查办商标案件6件,罚没款83000元。三是构建多元化保护服务机制西山区市场监管局与区司法局紧密联系,联合设立了西山区知识产权公共法律服务(维权)通过维权服务站的建立,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更直接、更便捷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法律及维权援助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西山区的花卉产业发展有亮点与特色,但与其它重点花卉县区的花卉产业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1.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一方面缺乏龙头企业引领,花卉种植面积不稳定。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经济作物特别是花卉种植因经济效益较高而受到农户青睐,纷纷调整种植结构增加花卉种植面积,特别是鲜切花和盆栽植物,但由于辖区内没有大中型花卉种植企业,多为种植面积小的个体工商户和农户,一旦花卉价格出现下跌他们就会随着市场变化而改变种植结构,造成花卉种植面积不稳定。另一方面是受耕地资源限制,规模化生产难度大。因全域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辖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同时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使花卉规模化生产难度加大,至今没有较大发展规模的花卉生产和加工企业。

2.产业链条短,产业附加值较低。

西山区花卉产业主要以花卉种植和贸易为主,缺乏花卉精深加工企业,以花卉为原材料的药、食、衣、妆、养等高附加值衍生产品开发不足,产业链较短,产业附加值不高;花卉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结合不深,主要以休闲农业和科普观光为主,“花卉+研学”处于起步阶段,“花卉+康养”、“花卉+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尚属空白。

3.科技创新弱,产业发展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不足。种业是花卉产业发展的“芯片”和核心。西山区虽然在花卉种质资源圃和育种基地建设上有一定成效,但主要集中在兰花和茶花上,且规模较小,在新品种培育、品种筛选引进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还有待提升。高端种植技术应用不足。全区花卉生产主体主要为散小弱花农,设施相对落后,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程度低;同时,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不够,花卉绿色生产面积比例还相对较低

(二)今后工作措施

今后西山区要结合“春城花都”和“绿美西山”建设立足西山花卉发展现状,在补链强链上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1.政策环境方面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为有力推动西山区花卉产业链发展,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明确部门分工,团结协作,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与主导,切实做好政策扶持、协调服务、技术支撑等工作,共同致力于西山区花卉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同时制定出台花卉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或指引,明确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举措及政策,为西山花卉产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分别围绕花卉种业繁育、示范推广和休闲农业各链条环节,持续加大财政专项投入,支持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开展花卉品种研发创新和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对花卉苗木生产机械和设备设施,列入国家或省级农业机械支持推广目录的,列入农机购置补贴各类范围,优先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

三是优化金融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花卉苗木产业信贷支持力度,适当放宽花卉苗木企业贷款期限,合理浮动利率。积极开展花卉苗木种植小额信贷,探索将生长期较长的花卉苗木纳入抵押林权范围,试点开展盆栽花卉动产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推动花卉苗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利用多种项目和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四是引进和扶持市场主体。在花卉种业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和扶持花卉休闲农业项目,丰富西山花卉产业链。结合西山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花卉企业落户西山培育扶持苗木花卉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流通市场+基地+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

2.科技支撑方面

一是注重花卉新品种研发。将花卉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冷藏贮运、精深加工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列入科技重大项目,鼓励企业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苗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并加强花卉苗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支持企业推进花卉苗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健全花卉产业技术体系。

二是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在西山区建立花卉肥水零排放栽培示范区,以鲜切花为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标准农业设施为基础,采用基质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花卉绿色生产。同时,针对滇池流域则需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花卉产业发展建设规划,以打造中高端花卉为目标积极引进优质资源企业,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填补我区缺少中高端花卉企业和名优花卉品牌的空白。

3.产销对接方面

一是引导本地花卉产品加入城市建设。支持优势、特色和多样化需求的花卉培育基地建设,将花卉苗木供求与用苗咨询列入农村信息化平台的服务范围,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家店等利用平台开展花卉苗木电子商务购销,推行花卉订单生产、委托生产、联合生产。加强绿化项目方案审查,指导、引导乔灌花草与乡土树种使用的合理比例,增加本地花卉苗木使用量。鼓励、引导使用本地花卉苗木,并将其列入“绿美西山”等城市建设的考核内容。

二是健全市场流通网络。支持西山区企业积极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链接,利用其巨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拓展市场。引导生产基地、市场交易、物流仓储、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发展并给予相应的优惠配套政策。扶持推广连锁经营、鲜花速递、网上购花等新的流通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4.产业融合方面

一是促进花农旅融合发展。畅通“花卉+”发展路径,综合利用花卉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开发花卉旅游、鉴赏、休闲、养生、科普、研学等形式多样的花卉体验项目。依托花卉产业优势,开发其旅游功能和文化元素,重点发展一批特色花卉基地、花卉主题公园、花卉园艺中心、花卉康养基地等新型花卉综合体,实现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丰富全域旅游产品内涵。突出花卉元素,加快开发花卉创意产品和品牌花卉形象产品,提升花卉产品的内在价值。

二是延长花卉产业链。推进花卉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深度挖掘花卉在生态修复、观光旅游、休闲康养、膳食文化、医药保健、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价值,积极培育花卉新产业新业态。深入研究花卉在情绪调节、心理康复等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推广园艺疗法、芳香疗法,积极推进花卉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功能花卉及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5.专利的保护方面

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针对植物新品种的培育依职能提供帮助。同时严厉打击开发技术专利的侵权行为,依法保护开发和积极技术专利的权益,促进西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综上,今后西山区将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在现有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开发更多具有区域特色的花卉产业。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合理布局,分年度、分区域、分种类发展花卉产业,稳步推进花卉基地建设,全力创特色、树品牌。继续扩大除滇池流域外团结街道办的龙潭、和平、朵亩、律则、海口街道办中新、中宝、里仁及碧鸡街道办黑荞母等社区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提升花卉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针对滇池流域则需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花卉产业发展建设规划,以打造中高端花卉为目标积极引进优质资源企业,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填补我区缺少中高端花卉企业和名优花卉品牌的空白。继续加大对各类花卉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引导加快种业、推广和休闲农业版块的融合度,依托主城资源优势,提升一产种植水平,丰富花卉种质资源库,打造高标准及精品育苗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花卉新品种实验室及平台,拓展外销型花卉种苗,创造更多花利润。打造集现代花卉新品种研发、种苗繁育、品种展示、标准化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高原特色现代花卉产业园区鲜花供应链综合体,实现高原特色现代花卉产业产、供、销一体化,延伸花卉产业链,完善花卉产业供应体系,助推现代花卉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5301120004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秀苑路188号

邮政编码:650188 电话:68212345 备案号:滇ICP备19011656号-1

微信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