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www.kmxs.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6516-202311-796941 主题分类: 2023
发布机构: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发布日期: 2023-11-21 15:19
名 称: 关于政协西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020160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关于政协西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02016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11-21 15:19
字号:[ ]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编辑:洪利全      审核:刘昌盛      终审:吴晓琛

关于政协西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0020160号提案答复的函

陈桓委员(单位,涉及集体提案):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乡村夜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夜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兴活力源,夜间才是大家重要的消费时段。我们虽已有“高大上”的城市夜经济,但也需“小而精”的乡村夜经济,因此发展“乡村夜间经济”,是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的重要手段,同时带来消费潜能的释放。  

西山区主要有团结、碧鸡、海口三个涉农街道,其中“团结”素有昆明城市后花园的美誉,目前乡村旅游具代表性的有墨雨村、海贝农庄等。“碧鸡”是湖光山色最美的地方,有猫猫箐的农家乐、富善的草莓、观音山的白族村等。“海口”作为滇池出口伴随着螳螂川,目前现有的青鱼甸基村、海门小渔村、白鱼的楠竹公社等。这些区域的乡村旅游虽已形成多种业态蓬勃发展态势,但乡村的夜间生活只提供了少量的观赏和游览项目,导致大量游客“白天看景,晚上走人”难以形成夜间消费。  

建议:通过“游、食、娱、购、探、宿”打造乡村夜间经济,形成多元的夜间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能打造乡村夜间经济。  

一、政府主导实施政策保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政策激励乡村夜游文化的发展。一是加强科学的统筹规划,提升消费品质。将传统的夜市、地摊向民俗文化经济圈发展。二是健全乡村夜游软硬件的设施条件,为乡村夜游提供保障。三是强化安全管理制度,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活动环境。

二、依托民俗文化体现特色主题。西山区民俗节庆活动资源丰富,可以将现有的知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进行时间空间的延续、活动内容的升华,如正月苗族的“花山节”、农历“三月三耍西山”、 农历六月十九的“观音山庙会”、冬春季的草莓文化节等。依托乡村已有的文旅资源,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夜游活动内容。  

三、设计亮点打造沉浸式主题夜景。依托现有乡村自然文化景观,围绕文化主题进行夜景设计,通过灯光、造景、全息投影等方式,营造动态光影。通过水幕、激光、投影、烟花、雾森等技术,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获得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

四、文旅融合升级消费体验。将当地美食、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民族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乡村夜间经济中,形成兼具文化内涵和消费热点的夜游产品。如苗族花山节的“羊角酒”,草莓节的“草莓擂台赛”等,是西山的特色亮点,这些都可以成为乡村夜间经济的消费主题。其中,美食是夜间经济较受欢迎的板块,每个乡村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地道美食,通过乡村这个“天然食材”的名片,形成一个可以体验地道市井味道的美食来吸引各方的人气流量。还有,购物也是夜间经济增加流量的板块,打造乡村夜间集市,主打价廉物美的文创小商品,成为年轻人“夜购”好去处。                                

五、丰富乡村夜游业态。首先可以深度挖掘本土的戏剧、舞蹈、民间技艺、历史故事等,利用乡村原生态的自然舞台,打造一批独具地方色彩的文化活动;其次,通过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增强乡村夜游的娱乐性和互动性。如小酒馆和咖啡屋、手工作坊、户外露营、旅拍等。再次,通过打造星空观测、洞穴探险、夜间骑行、夜间生物观测等,形成以科普、探险、户外运动为亮点的乡间夜游,让爱好求知、运动的人群标记一个有趣的目的地。

六、打造多元化夜宿产品。乡村夜间经济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让游客停留住宿。目前消费主力群体呈年轻化,为年轻化潮玩客群以及“微度假”的家庭游客以沉浸体验为特色,打造主题民宿、玻璃星空房、露营地等多元化的住宿设施,满足各种群体的居住偏好。

 七、做好乡村夜间经济的实施推广。(一)依托政府政策,突出乡村夜间经济的主题特色,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包装、设计、营销来提升乡村夜间经济的热度。(二)与城市商业(汽车4S店、数码产品、餐饮、服装、化妆品)跨界合作,利用现有乡旅基地作为商业活动、产品发布、会员关怀等活动来导流消费群体;策划商演活动将民族音乐与电音进行融合,举办些让年轻人喜好、蹭热度的露天电音节。(三)丰富夜游内容,打造可持续的热点流量,运用抖音、携程、美团等平台做好营销推广,升级游客的消费体验。通过多种措施确保让夜间经济不止在城市发展,在乡村也能“落地生根”。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收到该提案后,我局认真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职能职责,我区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滇池沿岸绿色发展的部署要求,全面处理好“湖、村、人”关系,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走出一条在保护滇池同时促进沿岸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路子,结合西山区实际情况,全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滇池保护治理为底线,以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为指引,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实现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为目标,系统策划、分类定档、整体实施,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保持乡土风貌、体现乡韵乡愁、融合人文山水的美丽村庄,将滇池沿岸建设成为“两山”理论的实践基地、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按照“重现长联画卷、唤醒历史记忆、寻找最美乡愁、绽放明珠光彩”的思路,“一村一策”打造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串珠成链,构建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

高峣居民小组“百味云南”小吃村。依托“茶马花街”云南特色美食资源,杨升庵、徐霞客纪念馆、聂耳墓、赵炳润烈士墓、张天虚墓等重点保护文物、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旧址等文化资源,“以食为媒、以文为介”打造“百味云南”小吃村。

猫猫箐居民小组:野趣徒步村。依托西山风景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成熟的农家乐产业,串联山、水生态空间,开发多条徒步精品路线,发展户外徒步、半山露营等绿色休闲运动,提供餐饮、休憩、医疗等保障服务,发展徒步经济。

苏家居民小组:远征军夏令营。依托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旧址,与省委党校合作打造抗战文化教育基地,举办各类远征军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发展抗战文化传承教育。发挥“昆明小摩洛哥”称号的引流优势,发展滇池观景休闲和夜间游滇池产业。

富善居民小组:花鸟鱼虫玩家中心。引进鲜花绿植、水族器材、观赏鱼类、萌宠宠物、文玩杂项、剪纸艺术、珠宝玉器、茶叶茶具、红木家具、书法绘画、赏石玩石、3D艺术等业态,定期举办文玩鉴赏、展览活动,打造花鸟鱼虫“新生代”玩家中心。

古莲居民小组:文学创作之乡。加强古莲书院等人文资源保护,推进“文化+”和“+文化”,为影像、雕塑、文学等艺术家创作采风提供服务,组织各类文化艺术交流,举办作家沙龙、新书发布会等活动。

杨林港居民小组:杨林港驿站。利用半小时经济交通圈区位优势,配备便利店、公共卫生间、土特产专区、停车场、茶饮、天幕露营等设施和服务,将杨林港居民小组打造为乡村田园驿站。

观音山小组:白族特色民宿。挖掘白族古式园林牌坊、观音寺、董氏宗祠、节孝石牌坊等历史文物资源,开展吸氧洗肺观森林、登山拾菌等体验活动,利用白族传统建筑,发展白族特色民宿旅游。

百草居民小组:“百草”药膳养生谷。发展重楼、黄精、鱼腥草、杜仲、当归、车前草等中草药种植,突出养生“云味”和云药特色,提供药膳食疗、中医理疗等养生服务,举办“药膳交流大会”、“药膳文化节”等活动。

白鱼二组居民小组:楠竹游乐园。充分利用“楠竹公社”及竹林资源优势,打造竹文化景观园、楠竹迷宫、竹林露营、竹文化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发展竹文化旅游、娱乐、研学等业态。

小渔居民小组:鲜香味美“百鱼庄”。以传统渔家饮食文化为主题,发展以人工养殖鱼为唯一来源的特色“百鱼宴”以及各类鲊脯、鲊酱、鲊菜等美食产业。还原“老渔船”、“老昆明”、“老船运”和鱼鹰捕鱼等渔猎场景,传承滇池木船、合子船、虾船、班船等制作工艺,重现渔村码头文化。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继续找亮点,打造更多有特色的乡村夜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5301120004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秀苑路188号

邮政编码:650188 电话:68212345 备案号:滇ICP备19011656号-1

微信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