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联动”破解“群租房”治理难
云南省肿瘤医院作为凯苑社区较大的公共户单位,因医疗床位紧缺、周边酒店价格高导致辖区内群租房兴起,居民与承租户冲突张力较大,原著居民对租户的排斥性较强,居民对社区存在负面情绪,社区治理难度大。在区民政局的支持下,2022年6月份以来凯苑社区通过“五社联动”引入春熙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群租房治理工作,以凯苑二期为试点,通过发挥专业社工力量,协调原住居民、房东、经营者、租客等各个利益相关方开展议事协商,共商出了一套群租房共治机制,促进多元主体利益冲突消解,缓解社区治理矛盾和压力。
一、社区动员,深入了解需求。
春熙社工结合凯苑二期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及特点,制定了“院落随访”“夜晚入户访谈”等机制,充分了解居民对群租房的看法、意见及建议。其中收集群租房带来的负面影响20余个,同时超过70%的居民认为应该取缔群租房“黑旅馆”的存在。结合居民建议,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春熙社工先后走访了驻地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进一步摸清了社区“黑旅馆”的历史原委及治理现状,了解了相关管理规定以及靠行政力量干预的一些办法和措施。针对二期13个单元164户居民轮流开展扫楼行动和入户走访,组建了70余位居民参与的“线上互动平台”和“线上反馈机制”,与居民共同探讨群租房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家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办法,为群租房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社区议事,共同商议解决良方。
结合前期收集的议题,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议事协商会,培育小区自治队伍,推动解决与群租房相关的公共议题。
居民议事会。与居民共同探讨群租房问题,从政策层面向居民讲解房屋违章搭建的反映渠道,并将相关法律条款制作成册发放给居民阅读学习。通过议事协商,社工与社区、居民、物业等各方关系得到了良好发展,并经多轮协商群策群力,和居民达成共识愿意尝试用制定居民公约的方式来缓解矛盾。
群租房经营者议事会。房东作为群租房经营者,与之建立联系同样十分重要。通过与社区联动,由派出所牵头,组织15位房东召开群租房经营者第一次会议,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将房东视为服务对象,向其分享省外有关群租房经营的经验做法,了解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协助其解决问题。经营者态度有所转变,经营者与社工关系进一步增强。
物管、居民议事会。在几轮议事会过程中,部分居民反映的小区大门开放等问题也显现出来。社工及时与社区居委会联动,与物业达成一致召开与居民的面对面交流会,公布物业费收支情况,正面回应了小区大门开放的相关情况。
群租房经营者、居民议事会。居民与群租房经营者也存在积怨已久的矛盾,冲突不断。社工围绕双方的诉求开展工作,针对小区环境、楼道卫生、乱按门铃等现象作讨论,搭建起了房东与居民平等对话的平台,澄清误会的同时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经过一年的动员,共开展居民议事会7次,群租房经营者议事会4次,物管与居民、经营者与居民等各类议事会3次,共计250余人次参与,社工打通了居民、群租房经营者、物业等各方之间的关系,多元主体共商共议,一致同意通过制定小区居民公约的形式实现善治。
多方协商议事会。由社区党委牵头,召开由社区居委会、社区社工站、物业、居民代表、群租房经营者五方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会,经多次协商,共创出符合凯苑二期实际的居民公约,共10条内容,并制定了共同践行居民公约的行动机制。明确由物管担任小区居民公约的执行主体,居民在小区内发现任何违反约定的现象,第一时间拍照发至居民群,由物管经理监督群租房经营者进行解决并进行反馈,物管处理不了的问题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工协同处理。同时由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人员与社工形成监督小组,及时监督相关情况和机制的执行情况。
三、社区行动,共同践行小区公约。
社工联合社区广泛开展入户走访,一方面向居民开展群租房管理规则教育,让其了解居民公约的相关内容和执行机制,另一方面针对居民公约的落地执行邀请居民进行签字确认。凯苑二期共计居民住宅房屋164户,其中除去群租房37户,空房17户,长租房13户,剩余97户原住居民共计55户居民进行签字确认。得到居民的支持后,社工联合居民骨干、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共同在每个单元门上张贴居民约定宣传页,每个楼层张贴禁烟标志,制作了代表团结的石榴牌(群租房标志)粘贴在群租房的大门上,最大限度避免租户开错门的现象,大大减少小区矛盾,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下一步,凯苑社区将继续实施“五社联动”社区治理项目,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省外优秀经验,将二期的治理成果推广复制到凯苑社区的其他小区,助力社区整体治理工作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