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文化馆多举措推进阵地提档升级
近年来,西山区文化馆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品质提升为抓手,以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不断优化设施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多举措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设施提档升级,为推进全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年,西山区文化馆由区财政投入近1000万元,与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西山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相融合完成提升改造。提升改造后的西山区文化馆场馆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阵地全面提档升级,并入选云南省2022年“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典型案例(全省共选树20个)。
一是设施更加人性化。此次提升改造立足实际,从细节入手,更加注重人性化服务设施,不仅增设公共阅读空间等功能区域,还增加母婴室等配套设施,目的是为市民打造一个有特色、有温度、有品质的多功能公共文化空间,营造舒心、贴心、暖心的文化氛围。
二是体验更加数字化。完善场馆数字化服务设施,增设公共阅读空间,设立有声听书墙,提升数字阅读体验感;全新打造群文剧场,增设舞台LED电子屏,全面提升舞台效果;安装电子智能门牌,显示预约、使用等情况,实现馆室数字化管理,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
三是服务更加精准化。今年以来,西山区文化馆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服务提质增效,扩大服务覆盖面,努力做到“内外兼修”。为强化场馆管理运营效率,激发空间活力,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场馆运维管理,用活管好场地资源。免费开放场地预约使用采用评估考核方式。推出公益艺术普及培训项目“菜单式”“点单式”服务,实现精准化配送,拓展阵地服务外延。组织非遗主题活态传承体验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吸引各类群体广泛参与,推动阵地服务聚人心、汇人气、接地气。
下一步,西山区文化馆将继续按照国家、省、市、区对“十四五”时期文化馆发展的新定位,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新要求,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主线,拓宽服务渠道,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各式方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引入品质艺术课程、建设文化艺术智库、加强文化品牌培育等多项措施,打造西山区终身美育学校,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兴区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