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惠老实事暖民心 “幸福老年食堂”吃出“幸福味”
为解决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吃饭难题,确保老年人吃得安全、吃得实惠、吃得满意,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西山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助餐服务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打造具有社区特色养老助餐服务。
一是盘活社区资源,老人就近吃上暖心餐。在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社区,通过盘活社区闲置资源,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辖区养老机构,来解决辖区空巢、独居、高龄老人“吃饭难”问题,同时辐射为社区其他有需求的人群餐饮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在棕树营北区社区,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开办了“幸福老年餐桌”;在马洒营社区,利用废弃闲置的燃气加压站开办“爸妈食堂”等。自2021年以来,西山区依托各类闲置资源,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建成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17个,设置助餐服务点23个。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多方参与形成合力。西山区不断探索,创新推出“社会组织+助餐服务、养老设施+助餐服务、物业企业+助餐服务、餐饮企业+助餐服务、公益慈善+助餐服务、养老机构+助餐服务”等模式,实现助餐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让老年人“吃在身边”、“吃的丰富”。比如:马洒营社区,由阿里巴巴爱德基金会出资进行运营“爸妈食堂”;在金牛小区社区,物业企业联合社区开办爱心食堂,打造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助餐模式,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在广福小区社区,通过购买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完善爱心助餐点的运营,切实为用餐困难的老人提供丰富、多样、优质健康的膳食服务。
三是强化政策引导,互惠互利持续发展。按照“供需并补”的思路,构建了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建、新建社区老年幸福食堂,截止目前,各级补助资金达135万元,并通过慈善基金、基金会出资、爱心企业捐献、爱心人士捐赠、社区共建单位捐资等方式,促进幸福老年食堂持续发展。比如:马洒营社区的幸福老年食堂通过阿里巴巴爱德基金会出资进行运营,对筛选确定的108名困难的老年人解决用餐难题;永宁里社区通过云南省扶贫基金会捐赠运营幸福老年食堂;海门社区的“聚好人”爱心食堂以特色党建模式“三心三桥”为依托,以搭建爱心平台,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运营“爱心素食午餐”。
西山区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的运营,有效解决了老人无力做饭,点外卖不会用、不经济、卫生不过关的现实问题,既为老人提供了便利,也减轻了儿女的照料负担,打通了便民利民的最后一米。人性化的食堂运营,为老人们留出了互相陪伴的时间,拿餐具、打饭、打菜,跟邻居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说说笑笑吃顿午饭,老年人都能把“幸福”端到餐桌上。“幸福食堂”吃的是味道,感受的是幸福,切实做到了让“老人安心、亲人放心、社会称心”,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幸福滋味”,真正体现了对老人的关心,让老人有更好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