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www.kmxs.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6516-202301-661131 主题分类: 往年报告
发布机构: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发布日期: 2023-01-30 15:50
名 称: 永昌街道办事处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文号: 关键字:

永昌街道办事处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30 15:50
字号:[ ]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永昌街道办事处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2022年,我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结合自身职能和街道具体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基层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司法行政工作,认真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区司法局工作部署,结合街道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现将永昌街道办事处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法治宣传,深化“法律六进+N”活动

通过开展送法进单位、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等活动,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人心。2022年我处在普法、法治宣传工作中,做了以下大量工作:一是促进法治宣传方式多样化。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结合起来,在调处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宣传法律,讲解法理,普及法律,从源头上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控制工作。二是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专门法治宣传。与综治维稳、妇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组织开展“3·15”维权、“4·15”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防养老诈骗”普法宣传、“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普法宣传活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行政处罚法》教育学习培训、《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法治宣传、反恐宣传、禁毒、疫情防控宣传等活动、“12340”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宣传活动,开展“法律进机关”普法宣传活动,组织街道工作人员参加《反有组织犯罪法》《宪法》线上答题活动。今年,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法治宣传讲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2场次,参加活动人员达5000余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8000多份(册),受教育群众达9000余人次,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外来务工人员、中小学生的称赞。三是持续推进民主法治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省、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目前,永昌街道16个社区中,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社区1个,市级民主法治社区15个,区级民主法治社区16个。四是全面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各社区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确保《西山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加强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将法治建设内容纳入社区干部培训计划,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五是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今年云南千和律师事务所与永顺、永宁、永兴等五个社区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落实司法行政部门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的活动要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为党员、群众提供普法教育、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

(二)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

2022年,为贯彻落实《西山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法治西山建设规划(2021-2025年)》,街道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并按要求对司法所办公用房进行了规范化设置,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室、社区矫正室、安置帮教室、法律援助室、档案资料室等功能室,统一司法所外观标识,进一步提升了司法所识别度,有效确保了街道司法工作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三)立足调解纠纷促和谐,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成绩显著

2022年,重点全面规范了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强化矛盾风险排查力度,在街道16个社区和所辖6个公共户单位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永昌街道辖区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23个、民事治安纠纷联合调解室2个,人民调解员220名(含专职调解员4名)。

今年,街道各调委会(含调解室)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92件,调解成功92件,涉案金额46.4万元。上述纠纷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为100%。其中婚姻、家庭纠纷18件,邻里纠纷26件,损害赔偿纠纷41件,其他纠纷7件。

(四)关注民生,法律服务工作便民务实

本着“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管理方式,服务弱势群体”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工作。一是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覆盖面。将农民工、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未成年人等列为重点援助对象;二是完善便民措施,进一步简化程序。坚持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畅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做到“能援则援”、“应援尽援”。三是加大法律援助宣传。为了使法律援助工作深入人心、民心,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晓率,街道服务中心及社区法律服务站制作、完善了门头标识牌、不锈钢宣传栏、标牌、吊牌、桌牌、路边指路牌、工作流程牌、公共法律智慧平台介绍、门口牌匾、资料架、钛金牌等,为辖区广大人民群众寻求法律帮助提供了便利条件。今年,街道法律援助中心对外开展法律咨询活动18次,义务接受法律咨询31人次。

(五)强化制度建设,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推进

为了确保我处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稳妥推进,积极加强以下工作: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永昌司法所共接收入矫社区矫正对象63人,解除矫正24人居住地变更3名(迁入4名,迁出1名),目前永昌司法所总在册社区矫正对象56名,其中女性11名,男性45名。开展集中学习7次,公益活动2次(因受疫情影响及相关文件通知暂停3次,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给社区矫正对象推送学习资料及疫情防控知识)。

加强日常监管,防止脱管漏管。我所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对象报到、请假外出等制度。外出请假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上报外出目的地,外出时间,外出原因,经司法所认真核实确认,上报审批同意才能外出,外出期间每天和司法所工作人员汇报情况,按时到司法所报到销假。要求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每日情况汇报,每周两次到所指纹打卡,每周一、三、五进行电话汇报,每月一次到派出所查询社区矫正对象轨迹,星期六星期天使用微信小程序“云南在矫通”进行人脸识别定位打卡。注重档案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我所按照一人一档,做到按时归档,重大节假日排查,全面掌握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状态和行为动向,并认真做好动态分析,努力将安全隐患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加强安置帮教,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组织开展安置帮教工作中,我处注重加强与各社区帮教小组的联系,及时组织开展了安置、帮教工作,没有发现重新违法犯罪的人员。在安置帮教核查中暂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我所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强摸底排查涉黑涉恶的相关线索及信息,并及时上报。

在帮教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一是对回归人员由所在的帮教工作站会同街道工作人员对其开展一次谈心,提出要求和希望,同时根据此人在谈话中的性格、情绪、爱好等表现,确定帮教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措施。二是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方式的帮教。对表现好、勤劳致富的对象,大力地进行宣传,对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对象,及时给予帮助,用爱心去感化他、鼓励他、教育他。

二、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人员不足。基层法治宣传教育队伍肩负着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与法律运用密切相关的工作职能。由于多种原因,业务人才不足,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二)经费不足。目前,我处纳入财政预算的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经费、法律服务工作经费等均严重不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任务日益加重,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常的工作经费短缺,进而影响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职能的发挥庞大而复杂的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由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工作中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从警待遇未得到解决,缺乏监管设备,监管手段落后,难以保障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三、 2023年工作计划

1、 加强矛盾风险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把矛盾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2、 推动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完成1—2个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社区的申报、达标验收工作;

3、 继续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永昌司法所

2022年12月30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5301120004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秀苑路188号

邮政编码:650188 电话:68212345 备案号:滇ICP备19011656号-1

微信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