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水务局关于西山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9号建议答复的函
尊敬的何锋等3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十四五”新阶段滇池保护治理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西山贯彻落实的实践行动来推进,按照市委对西山打造“山水都市品质区”的功能定位,以“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为指导,持续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全面深化河(湖)长制。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不断强化思想认识
一是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标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对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要求,紧紧围绕一个指导思想,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两条控制线,即划定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三个革命性举措,即在治湖理念上来一场革命,在治湖措施上来一场革命,在治湖体制机制上来一场革命;四个关键,即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五字方针,及“退、减、调、治、管”,全力推进河湖治理工作。二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安排部署,2022年至今共计召开10余次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调度会,各级河长累计3181次,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重点,确保滇池保护治理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施。三是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坚守生态红线,严控项目审批,项目实施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建立健全“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河(湖)警长制”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大对辖区河湖库渠的执法力度,通过检察机关与河(湖)长办的协作配合,提升滇池保护治理法治化水平。四是严格落实《西山区国控省控监测站点人为干扰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在项目建设、实际实施过程及项目后续运维中,加强监督管理,严格遵守国控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周边管控规定,规范蓝藻处置工作常态化机制、规范滇池入湖口前置库建设,坚决杜绝人为活动对监测站点造成干扰,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反映河湖水质。
(二)保水质与水生态修复齐头并进
一是以水质优良为目标,全力以赴保水质,西山辖区10条出入滇主河道水质逐年向好,优良水体比例大幅上升,由2016年的20%提升至2022年的80%,劣五类水体基本消除。2022年截至目前,西山辖区出入滇主河道水质达标率达100%,大观河、西坝河、金家河II类,老运粮河、乌龙河、船房河、采莲河、盘龙江5条达III类,新运粮河为IV类,出滇河道螳螂川石龙坝、小鱼坝断面水质均为V类,我区紧紧围绕保水质这一核心,全力推进河湖治理相关工程项目促进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系统不断恢复。二是加强水生态修复,以掌握滇池入湖河流水生态现状特征为目的,开展盘龙江、大观河、船房河等9条(18个监测点位)滇池入湖河流的水环境、水生生物现状监测,现已完成西山区滇池入湖河流水生态健康调查评估报告及西山区入滇河道河内水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不断提升河湖治理专业化水平。
(三)优化流域健康水循环
一是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水源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及改善工作,按照省、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开展《西山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十四五”期间饮用水源民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二是不断优化调度水资源。实施西山区入滇河湖库渠生态水量保障工程。对西山区范围内的金家河、正大河、太家河、清水河、王家堆渠、车家壁岔沟共6条河道按需、按质补水,同时对辖区范围原有补水点及控制闸共计49个补水点位实施智慧调度改造。实现辖区内18条河道及沟渠34万方总量水资源优化调度,用最小的水资源量促进最大的水环境提升。三是辖区建成3座水质净化厂(第一水质净化厂10万方/天、第三水质净化厂21万方/天、第十三水质净化厂12万方/天),充分利用水厂尾水补给河道,促进流域健康水循环。四是强化补水调度。配合市级做好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及已建清水通道管理调度,确保牛栏江、盘龙江、滇池清水补给与3座水质净化厂(第一水质净化厂10万方/天、第三水质净化厂21万方/天、第十三水质净化厂12万方/天)中水补给“双水源”保障体系效益,从源头提升河道水环境容量,为水质达标夯实基础;同时,盘活白沙地、老沙河牛鼻村等自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及河道周边水库、坝塘、矿坑涌水等天然水源。
(四)全面加强河道及支流沟渠整治
一是滚动修编“一河一策”,委托第三方完成我区75条(11条河道、38条支流沟渠、26座水库)设有区级河(湖)长的河(湖)库(渠)“一河(湖)一策”工作方案修编工作,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完善,通过专家评审会后,将按程序印发执行。严格按照“一河一策”工作要求,强化补水调度、清淤除障,科学精准推进河道治理。二是从污水收集处理、河道综合整治、生态系统修复、管理研究等方面全力推进2022年度滇池保治理14个项目,截至目前,已按时完成1项,完成主体工程建设3项,剩余10项正在加快推进。三是持续推进二环内、外清污分流改造工程,严格按照市、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强对辖区内城市排水管网的梳理排查,做好错接、混接、漏接管网专项整治,不断提高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实现清水入河入湖,污水进管进厂,促进河湖库渠水环境治理不断提升改善。四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草海11条、外海16条支流沟渠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保障沟渠行洪能力的同时最大程度恢复支流沟渠水生态及自净能力,现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时将滇池西岸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深度推进至施工图阶段,已完成造价、监理、设计等中介单位的招标工作。
(五)构建河湖库渠生态屏障
一是西山区共有湖滨生态湿地1.61万亩,分外海及草海两部分,其中外海1.1万亩,草海5100亩。外海以自然湿地为主,现委托湿地管护单位负责管护,后续将逐步对4960亩湿地(富善片区1707亩,西华、观音山南、观音山北共1538亩,白鱼口片区1715亩)开展提升整治;草海以功能型湿地为主,部分为市政型湿地,已完成提升整治3874亩,另有公园1000亩(大观公园、庾园、草海4号、五家堆湿地)。二是2022年开展《滇池外海西岸湿地建设工程(西华、观音山南、观音山北湿地)》等湿地建设工程,建设湿地113.82万平方米(1707.25亩),积极构建并水质净化厂尾水-湿地-滇池的联通生态系统,提升环境效益,现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编制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水保单位的招标,正在完善项目选址及规划手续。三是为规范和强化西山区环滇池湖滨生态湿地的管理维护,2022年西山区委托第三方单位,严格按照《西山区滇池湖滨带湿地运维管养方案》,开展包括芦柴湾至观音山片区、观音山至龙门山片区、马街高峣立交至乐海片区、乐海至草海下穿隧道片区、草海下穿隧道至庾园片区、福海西坝河片区、福海新河片区等的全面管护工作,有序开展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四是结合《滇池沿岸大湿地保护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委托第三方编制白鱼口片区湿地、晖湾湿地的金线鲃栖息地恢复工程方案,并开展相关建设工作,恢复其越冬场和产卵场。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下步,我局将全力推进“十四五”新阶段滇池保护治理各项工作,不断改善河湖库渠水环境质量。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西山区水务局
2022年11月4日
(联系人:朱雯 电话:6822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