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西山区十届一次会议第098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政协西山区十届一次会议第098号
提案答复的函
尹夔委员:
您提出的《完善金融政策体系 助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西山区成立区乡村振兴局,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城乡高质量发展,海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入选国家试点,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完成试划。同时西山区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建设,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拓展脱困成效,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三个涉农街道的生态环境。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多措并举打通金融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农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支持驻区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点,设立简易便民网点、开展巡回流动服务、广泛布设ATM、POS和其他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灵活方式,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普惠度。截止目前,西山区3个涉农街道辖内共有银行网点15个、离行自助点28个,在行式自助银行15个,特约商户263家,ATM机76台,惠农扫码8台,农村地区支付系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区农信社在碧鸡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2个,惠农POS机的安装让农户可以不出村就办理小额存取款、现金汇款、余额查询等业务,力争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
(二)鼓励金融机构加速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满足“三农”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鼓励驻区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管理流程,适度扩大信贷管理和产品创新权限,满足各类主体的有效信贷需求,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就业健康、住房保障等信贷支持力度。工商银行推出“国担快贷”,是联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依托客户结算流水、纳税数据、交易情况等多维数据,在原有信用类小额贷款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担保提额的产品;西山区农信社通过“党建引领普惠金融进社区”的模式,对社区内居民及个体工商户进行建档授信,与社区共办实事好事,全力支持个体及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三)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1.乡村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开展农户、乡村企业、新型乡村经营主体等涉农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加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力度,促进市场和质量监管、税务、法院、社保等部门社会信用信息的依法共享。二是鼓励驻区金融机构在信用评定的基础上对涉农小微企业开展联合授信,增加涉农小微企业的发展资金。
2.乡村信用激励惩戒体系建设
引导农户、农企树立正确的信用信誉观,珍爱信用记录,建立健全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机制,大力推动乡村地区的诚信建设。重点加强涉农区域社会诚信建设督导力度,敦促逾期未归还银行贷款借款人清理原欠银行贷款本息,对积极配合归还原欠贷款本息的对象,协调金融机构允许其重新进入信贷市场。
(四)深入农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探索建立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长效机制,培养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积极推广“金融服务进社区”,开展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与培训。2022年6月15日,区金融办联合农业银行西山支行在团结街道龙潭社区开展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积极向社区居民和过往群众讲解非法集资活动的危害以及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等方面的知识,解答群众关心的相关问题。
(五)建立区级融资担保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市场份额
西山区政府正在与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就建立西山区农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风险分担补偿机制进行深入对接,支持西山区乡村振兴和“三农”事业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设立区级和乡镇级服务网点。
二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以小额贷款、零售金融服务为主要抓手,积极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和信用贷。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西山区财政局
2022年8月31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露草;6823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