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西山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29号建议答复的函
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西山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
会议第329号建议答复的函
陆林代表团:
您提出的《扩容提质现代服务业 打造金碧街道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镇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金碧街道处于昆明市中心地域,东临盘龙江畔的巡津街,西靠书林街中段,南临环城南路,北临后新街。辖区内东西寺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马碧鸡坊是昆明的地标性建筑,同时,辖区内有数栋融合中西特色,有深厚历史典故的民国时期文物建筑,目前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项(盘龙阁、甘美医院旧址、巡津新村裴氏楼),登录不可移动文物6项(巡津街22号别墅、巡津街19号别墅、巡津街1号民居、盘龙十七号别墅、后新街7号别墅、后新街8号别墅),历史文化遗存较为集中,均为民国时期的近现代建筑,辖区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巷。辖区常住人口10万余,拥有1个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和15个社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金碧街道打造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对于传承昆明的历史文脉,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加强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利用。
健全完善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机制,从社会、企业、个人多方面筹集文物保护资金,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保护性修缮,尽最大可能保存原有风貌,确保文化遗产历史价值、建筑价值不受影响。将盘龙阁、盘龙十七号、巡津新村裴氏楼等一批修缮完成的文物建筑,以合适方式向市民开放或活化利用,让隐匿于围墙内的历史遗迹走近老百姓,打造“民心工程”,提升片区历史文化气息。
(二)讲好金碧历史文化故事。
依托金马碧鸡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好历史故事讲述新文章,依托金马碧鸡周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结合东西寺塔等周边文物保护建筑及老式传统建筑保护性修缮提升,传承好历史文脉,打造环金马碧鸡坊博物馆集群,提升片区文化软实力;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统筹推进金马碧片区、东西寺塔、及巡津街整体联动,保护好历史文化建筑群落和人文景观,留住昆明特有的“城市基因”,最后形成金马碧鸡坊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整体有机联动。
(三)做好街区公共文化空间服务。
根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推动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我们结合街区实际条件,打造适合的公共文化空间,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最美阅读空间。引入社会力量,打造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现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目录上,进一步贴近公益性、开放性、现代性、便利性等符合公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实施“嵌入式”文化服务。2022年,西山区利用文艺活动带动夜经济发展,在金马坊搭建舞台,每周固定开展“彩云之南等你来”演出,自七月底开展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服务。
构建“文化+非遗”产业体系,致力突出亮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植入文化创意、时尚消费体验和人文旅游等新兴业态,西山区具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滇式风筝、唐菓子、剪纸等非遗项目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结合非遗项目体验活动,为非遗项目提供良好的宣传展示平台,让群众在街区感受传承的魅力,同时也让文化传承流动起来,不断引流不断壮大。
(五)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昆明东西寺塔步行街夜经济示范区项目:东西寺塔步行街位于昆明中心区域,北邻金碧路,南邻环城南路,周边主要城市配套云南省第一医院和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核心旅游资源金碧公园等。是一条东连书林街东寺塔、西接东寺街西寺塔的步行街,整条街路面由条石铺成。街区四通八达,分为三大片区:东入口、西入口和中间城楼,建筑物总面积13738.82㎡,主街长248 米、宽14米。利用建筑中间空地放置临时可移动亭棚,放置数量约60个可移动亭棚,满足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及各行政部门要求,用门头招牌广告提升品牌形象,古建筑商铺仍然保留原样在后期进一步提升其商业价值,以步行街方式打造护院式商业和特色美食、街灯体验式商业,建立强广场式消费模式。同时用灯光美化近日楼外立面,加强东西寺塔街的历史、文化氛围与民族元素,使之成为代表夜经济商业活力的示范街区。二是逐步增加金碧街道商业资源,现可开发商业资源不足,需大力引进相关企业投资入驻。三是因今年文旅专项资金不足,计划明年编制金碧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发展规划,进行全面提档升级。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强片区系统性整体规划。西山区拟对巡津片区文物古建、商业布局、城市景观进行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将文物保护利用与片区发展相结合,整体进行保护,重现“云津夜市”。
(二)深挖老昆明民族文化特色元素。注重文化内涵、文化标志、文化印象符号、文化景观塑造,通过文化景观、雕塑、小品、特色节点建设,名人居(改为名旧居)、博览馆、文化馆、文创馆、图书馆、小剧场、街头艺术区等业态植入,重现金马碧鸡--东西寺塔的历史文化韵味。
(三)落实服务标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制定出台《西山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健全完善《西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目录》(2021年-2025年),进一步完善金碧历史文化街区公共文化服务,健全公共数字文化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四)创新文化空间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继续挖掘西山区文化新业态,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采用“设计+服务”的综合评定机制,发掘“美”“好”“新”的典范,打造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和阅读空间,并在现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目录上,进一步贴近公益性、开放性、现代性、便利性等符合公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实施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景区文化、商圈文化“嵌入式”服务。
(五)深化文旅融合,激发公共文化新功能。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依托“彩云之南等你来”“悦读快车”等文化文艺活动影响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融合互联网、流动图书、数字阅读、艺术展览、非遗展示、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通过经常性举办新颖、丰富的阅读、创造、分享活动,打造文化景点,推动文旅融合。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11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艳 68214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