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城市管理局关于政协西山区十届一次会议第187号提案答复的函
〔A类〕
〔公开〕
西城管函〔2022〕85号
关于政协西山区十届一次会议第187号
提案答复的函
九三学社昆明市西山区委员会(鲁惠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西山区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建成与生活垃圾分类种类相配套的投放、收集、运输体系,适应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试点系统,西山区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推进落实,成立了西山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强化推动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区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城市管理局,由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兼主任,区环卫中心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兼副主任,区属27家职能部门、各街道和云南北控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为成员单位,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及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制度建设工作。一是结合西山区实际,拟定《昆明市西山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暂行办法(试行)》、《西山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标准》、《西山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工作方案》、《西山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信息管理平台填报任务分解表》等工作制度及年度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和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二是落实工作例会机制。区垃分办每月定期组织区级成员单位召开西山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例会,通过总结与分析问题,积极推动部门协作联动、办公室成员单位具体实施、区级成员单位配合、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三是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我区于年初已将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预算到位930万元(含辖区10个街道办事处专项工作经费),安排资金保障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和宣传、督导等,专项用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四是引入第三方机构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评估,完善西山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考核制度,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定期考核。通过实地检查、台账资料审查等方式对公共机构、1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含5个强制分类小区)、居民小区以及经营区域、公共场所等区域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涉及问题交办至各责任部门进行限期整改,形成日抽查、月通报的考核机制,有效推进垃圾分类成效评估和工作落实。
(二)完善辖区范围内分类设施建设。我区已实现分类设施全覆盖,按照示范片区工作推进情况,不断建立完善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配套的投放、收集、运输体系,适应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初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系统,统筹推动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我区已实现分类设施全覆盖,建设了智慧垃圾分类屋1座,投放智能分类回收设备28组、垃圾分类亭棚116座、240L桶3068只、两分类果皮箱2240组,配备可回收物运输车辆11辆、厨余垃圾应急运输车13辆、有害垃圾应急收运车5辆、其他垃圾运输车辆207辆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各街道办事处改造建设生活垃圾四分类亭棚共240座。
(三)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按照《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其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和国有企业,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强化示范带头作用,按要求全面强制分类。按照“试点先行、打造特色、总结推广”的要求,已建设生活垃圾分类5个强制和11个示范小区达到分类要求,根据示范小区实际规模,在小区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投放点设置投放指示牌。
通过示范点建设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全区逐步推广。示范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达到80%以上。我区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试点工作,逐年递增试点范围,制定完善示范片区验收标准,适应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系统。
(四)发挥公共机构带头示范作用。区垃分办制定印发了《昆明市西山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工作方案》。辖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498个公共机构带头开展强制分类,公共机构强制分类率达100%,前端分类设施设置率达到100%。以区级行政机关区政府综合大楼为例,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和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发放张贴“厉行节约、制止浪费”倡仪书和宣传标语画册;开展“光盘行动”,引导干部职工并带动家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大楼内垃圾四分类设施齐全完备、管理规范,因地制宜设置智慧垃圾分类屋,生活垃圾由垃圾分类专业人员进行细化分类,并称重记录。厨余垃圾的收运与清缘润通签订协议,推行定时定点的收集运输模式。
(五)切实加强教育体系生活垃圾分类教育。 区教体局负责组织将垃圾分类纳入教学体系,从教育入手,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各小学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全区224所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实现100%“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绘画、展报等比赛,开展主题班会,利用垃圾制作艺术品等方式提高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号召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通过小手牵大手,辐射家庭和社区,营造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践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六)发动组织宣传培训力量。一是区垃分办组织区级成员单位召开生活垃圾分类业务培训会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信息管理平台填报专题培训会,进一步提高我区生活垃圾分类专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生活垃圾分类专干队伍在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二是通过新闻媒体、自媒体、公众号、社区宣传栏、发放分类宣传画册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以“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入户(单位)宣传,引导公众逐步养成生活垃圾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七)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拟定《西山区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工作方案》,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标准落实为标准,扎实有序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二是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在区级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建立健全区委、区政府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机制。社区定期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
(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已实现全区所有自然村公共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并在碧鸡、海口、团结3个街道办事处设置8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庄,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试点村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模式。8个试点分别为:碧鸡街道办事处观音山社区观音山居民小组、观音山社区白草村居民小组、西华社区红映居民小组;海口街道办事处双哨社区新哨居民小组、中平社区达子上村居民小组、海口街道海门社区小渔村居民小组;团结街道办事处龙潭社区大河居民小组、和平社区和平居民小组。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一是拟聘请专业团队以多维度的宣传视角,采用新颖的宣传方式、丰富的宣传媒介,突出精准宣传,注重引导实践,凝聚社会共识,强化行动自觉,促进居民知晓率、参与率、投放准确率的稳步提高。二是进一步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方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垃圾范围、垃圾分类类别和分类标准,探索采取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活动方式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二)探索建立辖区“两网融合”工作模式。实现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的融合,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从前端分类投放到中端分类运输体系。
(三)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结合日常环卫一体化工作和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区城管局将牵头建立健全西山区生活垃圾分类检查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指导各相关单位继续加大对本辖区本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检查督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下发交办件,限时整改,跟踪整改过程,确保整改有成效。
(四)2022年西山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工作。一是持续巩固16个示范小区建设成效,补齐前期工作短板,做好新增强制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工作;二是配合昆明城投公司做好后续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布设;三是示范小区计划配备四分类运输车辆,在示范片区分类收集运输,以杜绝混装混运;四是西山垃圾焚烧发电厂改扩建项目6月30日前投产运行;五是制定出台推动源头减量的制度性文件(包括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并定期检查通报;六是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选取城市社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七是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八是保持辖区范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西山区城市管理局
2022年9月23日
(联系人:董静华 电话:6810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