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这十年】村美人和产业兴
“我们打好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努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实现农民稳步增收、农业稳产增产、农村和谐稳定。”在9月7日举行的“西山这十年”西山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忠华表示,这十年,西山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图景正在铺展开。
民生福祉“节节高”
十年来,西山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对口帮扶扎实开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民生事业均衡发展,切实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2014年经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分解测量,西山区166户61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钩,实现全面脱贫。2015年以来西山区自我加压,筛选出15个社区60个居民小组547户相对困难群众实施区内精准帮扶,累计投入专项帮扶资金1.24亿元,于2018年帮助全区困难群众实现全面脱困。
在做好区内精准帮扶的同时,西山区全力做好寻甸县、东川区和禄劝县对口帮扶工作,累计投入区级资金1.22亿元,用于对口帮扶县区道路硬化、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饮水工程、产业发展等项目,受益群众达17.9万人。通过逐年对口帮扶,2018年、2019年寻甸县、东川区、禄劝县先后实现脱贫摘帽。
为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效,西山区加大农业农村党员创业和特色农业带头人扶助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10人,高素质农民265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314人,实现新增转移就业收入2.5亿元;实施乡村“归雁计划”,吸引千余名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推进落实农业、林业、水利、供销等相关领域改革115项,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致富途径。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2020元提升至2021年26072元,年均增幅超过1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24缩小到2.07,低于全国水平(2.5),23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在全市率先完成“消薄”。
“我们不断增加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李忠华介绍,全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超9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8%以上;区级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产业兴旺助增收
西山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从“十二五”都市型现代农业到“十四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西山区始终聚焦“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主攻方向,不断加强对辖区重点农业企业的帮扶力度,推动花卉、林果、蔬菜及中药材等重点产业迅速发展,量质同步提升。全区以蔬菜、水果和花卉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粮食产能稳定提升,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15万吨左右。
2012年至今,完成果园提质增效技术示范4.3万亩,中茶茶叶、英武山银花等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0家、农产品50个,先后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5家,农业总产值由5.43亿元增加到7.79亿元,累计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95.558亿元。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禀赋,西山区重点发展生态观光、都市休闲、民族风情体验等产业,以生态采摘、特色民宿、休闲农庄等业态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成功打造团结乐居古村、海口青鱼湾水上乐园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多合一乡村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到564.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9.77亿元,2017年至今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6.92%、17.06%。
美丽乡村面貌新
西山区统筹规划空间开发格局,公共设施实现提档升级,绿色集约发展深入人心,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乡村面貌实现华丽转身。
通过加快编制《西山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科学制定《西山区乡村振兴空间规划》,西山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高质量编制完成35个涉农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三带四大产业园区”的区域城镇空间布局。十年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完成村间道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公厕及垃圾房建设等项目1198件,在全市率先实现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率100%,涉农地区饮用水集中供水率、自然村通电率等多项指标均达100%,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区域35个矿山全面关停,超额完成“五采区”植被修复任务,林地面积达526.7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2.88%;积极实施减肥减药,化肥农药使用量连年负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90%以上,滇池流域范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房屋风貌整治,成功创建3个省级美丽村庄、6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34个市级各类品牌示范村,团结街道乐居村、白石岩村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善治乡村加快建设,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持续推进,实现村村都有村规民约;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平安建设“三融合三促进”,加强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农村稳定安宁。
李忠华表示,今后西山区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出一条城乡一体发展之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