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www.kmxs.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6516-202206-583943 主题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发布日期: 2022-07-01 14:32
名 称: 昆明市西山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
文号: 关键字:

昆明市西山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

发布时间:2022-07-01 14:32
字号:[ ]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昆明市西山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

图片1

图片1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二〇二二年


项目名称:昆明市西山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

项目主持单位: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项目承办单位: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

项目承担单位:云南环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人:刘礼伟(高级工程师)

       杨德伟高级工程师)

组长:刘礼伟(高级工程师)

课题副组长:杨柏松(高级工程师)

     杨德伟高级工程师)

人员:

庄大文(高级工程师)

浦钱律(工程师)

赵静娇(工程师)

皮朝松(助理工程师)

科(助理工程师)

芸(助理工程师)

兰紫艳(助理工程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亲自推动,身体力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2015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是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部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纲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昆明市西山区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抓住云南省委、省政府八大产业发展和打好三张牌战略的机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狠抓各类巡视、督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014昆明市西山区完成云南省级生态文明县(区)创建成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县(区)十三五期间继续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创建成果2019年荣获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0年荣获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昆明市西山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创建工作20088月发布实施《西山区生态区建设规划(2008~2015)》2012年完成了辖区三个涉农街道(团结、海口、碧鸡)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创建达标率为100%2013年对该规划进行修编并发布实施《西山生态区建设规划(修编)(2013~2020)》2014年成功创建成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县(区)。

为加快昆明市西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新要求、新目标进一步深化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昆明市西山区于202141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为双组长的创生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围绕打造云南政治中心服务承载区、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山水都市品质区的功能定位推动昆明市西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在此背景下编制《昆明市西山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环办生态函〔2021146 号)进行编制与《昆明市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及《西山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各专项规划充分衔接。规划深入分析了昆明市西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基础及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体系结合《云南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16条重点措施》以及西山区实际规划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点工程项目及保障措施《规划》范围为昆明市西山区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879.766km2包括10个街道(马街、金碧、永昌、前卫、福海、棕树营、西苑、碧鸡、海口、团结)。规划基准年为2020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0规划分近期(2021-2025年)中远期(2026-2030年)两个阶段实施。力争在2025年前将昆明市西山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昆明市西山区各级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基础资料。在此对所有指导和帮助本规划编制的领导、专家和有关人员深表感谢。


第一章 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 建设基础

(一)区域特征

)工作基础

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

(一)现状评估

(二)趋势预测与压力分析

(三)存在问题

(四)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规划总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规划原则

第三节 规划依据

(一)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二)云南省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三)昆明市及西山区相关依据

第四节 规划范围

第五节 规划期限

第六节 战略定位

(一)上位定位

(二)示范创建定位

第七节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近期目标

(三)中远期目标

第八节 建设指标及指标可达性分析

(一)建设指标

)指标可达性分析

第三章 规划任务与措施

第一节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

(一)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二)集约资源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及管理制度

(三)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环境修复制度

(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五)建立健全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第二节 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二)统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

(三)实施大气污染协同防治巩固大气环境质量

(四)强化土壤调查监测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

(五)提升声环境质量

(六)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建设

(七)加强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提升环境风险应急能力

第三节 生态空间体系建设

(一)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

(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三)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第四节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一)生态产业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

(三)能源结构调整

(四)运输结构调整

(五)行业清洁化生产

(六)园区循环改造

第五节 生态生活体系建设

(一)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二)加快城镇绿地系统建设,提升全区生活环境质量

(三)打造绿色交通体系,推行低碳出行

(四)鼓励低碳发展,推广绿色生活

(五)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生活质量

第六节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一)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二)完善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三)建设“绿色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第四章 重点工程及效益分析

第一节 工程内容及投资概算

(一)生态制度建设重点工程

(二)生态安全建设重点工程

(四)生态经济建设重点工程

(五)生态生活提升重点工程

第二节 效益分析

(一)生态环境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社会效益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任务分解与落实

(一)任务分工原则

(二)责任主体及工作分工

第二节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二)监督考核保障

(三)资金配套保障

(四)科技支撑保障

第三节 公众参与

附表:


第一章 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 建设基础

(一)区域特征

西山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昆明主城区西南部是昆明主城与周边辅城、甚至更远地区联系的门户是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重要国际大动脉的关键节点。东与五华区、官渡区毗邻与呈贡区隔水相望;南连晋宁区;西邻安宁市、楚雄州禄丰县;北接富民县、五华区。地处东经102°21′102°45′北纬24°41′25°26′。全境南北长53千米东西宽38千米总面积879.766平方千米(包括滇池面积为109.57平方千米)辖区内滇池湖岸线长68千米。西山区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年温差较小日温差大。西山区是滇中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复杂起伏明显盆岭相间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现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高原山地地貌、断陷湖盆盆地地貌、山间盆地地貌、低山河谷地貌西山区水系属金沙江水系水资源丰富独特的地形造就了西山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国家已发现的171种矿产中西山区发现了23种。西山区独特的区位和气候条件为生物生长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有种子植物1936421372鸟类40两栖类5种。2020西山区实现生产总值(GDP903.98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81亿元、152.23亿元、749.94亿元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595元、49015元。三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0.7:25.9:73.4调整为2020年的0.516.882.7,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十三五期间西山区服务业持续领跑。南亚、万达等八大商圈基本形成保有税收亿元楼宇7幢、千万元楼宇15总部企业45户。各类金融机构增至695家。规上文化企业达到49家。规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累计达到10户。全社会R&D经费投入逐年提高。工业经济攻坚增效。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贡献作用凸显。云南汉麻集团(昆明)技术研发中心挂牌成立。云南正邦科技有限公司拟入选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原特色农业巩固发展。保有农业龙头企业42带动农户58.79万户;都市农庄企业投资达到4.72亿元。推进四季特色水果园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星级草莓园评定活动完成果园提质增效技术示范2万亩团结苹果获中国好苹果大赛2020总决赛最甜苹果奖

)工作基础

1.西山区创建生态文明县(区)情况

西山区于20088月发布实施《西山区生态区建设规划(2008~2015)》,20137月西山区组织开展了《西山生态区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委托云南新世纪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规划进行修编,完善创建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生态区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于2013年完成规划修编,并发布实施《西山生态区建设规划(修编)(2013~2020)》以下简称原规划”)2014年,西山区成功创建成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县(区)。

1原规划指标实施、延续情况

2012西山区生态文明区建设考核的5项国家级基本条件以及云南省新增的1项基本条件全部满足要求;涉及的22项分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云南省生态文明县(市、区)、生态文明州(市)申报管理规定(试行)》标准。并于2014年通过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的验收成功创建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县(区)。对照《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976号)和《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21353号)目前延续的相关指标有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森林覆盖率、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项指标10项指标现状分析1.2.1所示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原规划实施并延续执行的所有指标均达标。


1.2-1 西山区创建云南省生态文明区考核指标优化后完成情况汇总表

序号

《西山生态区建设规划(修编)(2013~2020)》规划指标名称

《昆明市西山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30)》指标名称

指标值

现状值及达标情况

2012年现状

2018年现状值

2019年现状值

2020年现状值

趋势分析

达标情况

1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单位GDP 能耗≤1.0吨标准煤/万元

0.720

0.318

0.218

0.223

持续改善

达标

2

森林覆盖率%

林草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州市平均水平

58.6%剔除滇池水域

59.33%剔除滇池水域

60.50%剔除滇池水域

61.65%剔除滇池水域

持续改善

达标

3

空气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区标准

持续改善

达标

优良天数比例

PM2.5浓度下降幅度

4

水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或环境规划要求

水质持续改善达到《滇池水污染十二五防治规划》要求

水质持续改善达到《滇池水污染十三五防治规划》要求

水质持续改善达到《滇池水污染十三五防治规划》要求

水质持续改善达到《滇池水污染十三五防治规划》要求

持续改善

达标

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提高幅度

V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黑臭水体消除比例

5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镇污水处理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0%

90.8%

97.2%

98.1%

99.6%

持续改善

达标

6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100%

无危险废物排放

100%

100%

100%

稳定

达标

7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

≥80

且无危险废物排放

100%

无危险废物排放

100%

100%

100%

稳定

达标

8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100%

100%

100%

100%

100%

稳定

达标

9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100%

100%

100%

100%

稳定

达标

1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95%

95.5%

100%

100%

100%

稳定

达标

注:以上10个指标2018-2020核算按照《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指标说明进行核算。


2原规划工程实施情况

从规划实施以来,结合“十三五”相关要求,西山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政治站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各部门工作重点,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着眼于“削减污染物总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认真开展好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原规划中规划了4大类26小类178个项目规划总投资1174.5亿元。根据统计目前已完成项目155未实施项目23已累计完成投资960亿元。已完成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央、省级配套资金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企业自筹和其他社会资金未纳入上述统计。

2.西山区创建生态文明县(区)取得成效

西山区2014年创建成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区,“十三五”以来,西山区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紧紧围绕各部门工作重点,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西山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遵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以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为统领,始终把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区创建工作。202141日制定印发《西山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西办通〔202111号)由区党委、区政府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党委、政府有关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办公室主任由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西山分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建立了会议、监督检查、受理和办理、整改和追责等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安排组织领导、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合力。

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方面2017年发布实施《西山区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西办通〔201741号)河湖长制为重点构建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湖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18年研究制定《昆明市西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细则》(西办通〔201815号)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和绩效考核制度乡村振兴厕所革命水污染防治等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分类分街道制定不同考核办法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不低于考核标准并实施一票否决”,严把项目审批关提高准入门槛。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积极主动将全区生态环境状况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共享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督导辖区内相关园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辖区内的西山区特色产业园区、海口工业园区均开展并完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西山区制定印发《西山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便笺(办)〔2020173号)、《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办法》(滇池函字〔2020130号)等并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保护修复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科学界定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生态补偿由受益者保护者务实协商确定建立双向对等的补偿模式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以双方生态利益关系明确、补偿意愿强烈、供需矛盾突出为重点积极推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积累经验形成相对规范的补偿方法和运作程序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扩大范围。

3)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1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制定印发《昆明市西山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西政办通〔201821号)等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统筹与调度,督促辖区内主要大气工业源认真落实“一厂一策”方案,积极推进减排工作。空气质量优良率2016年的98.08%上升到2020年的99.72%2020西山区有效监测天数为354其中优级天数172良好天数181轻度污染天数1天(可吸入颗粒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2%各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着力推进碧水保卫战

一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西山区累计完成河(湖)岸线划定长度81.87千米2020年以来全区区级河(湖)长巡查234街道河(湖)长巡查672社区河(湖)长巡查2400河(湖)长履职效能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河长清河行动完成环卫一体化改革有力保障了河岸环境。会同第三方开展螳螂川沿线断面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沿线排查36.5千米共排查排口260有水排口42排查出环境违法企业21家并立案查处。制定下发《西山区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2020年细化实施方案》《西山区2020年国家、省、市各类督查、巡视、调研、专项工作涉及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任务分解方案》《西山区2020年螳螂川水质整改达标工作实施方案》《螳螂川(西山段)水质达标日处日查责任制工作方案》等文件。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西山区两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已按要求划定保护区完成了保护区界标及道路告示牌17组、警示及宣传告示牌55块、护栏及围栏258.08平方米已编制完成了《昆明市西山区明朗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昆明市西山区大坝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两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已于2020年完成保护区划定工作,下一步将完善规范化建设三是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西山区4个国家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昆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昆政发﹝202020号)的要求四是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截止2020西山区涉农地区录入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管理平台的无害化户厕数量为17681座。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2020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覆盖率达54.29%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达100%。编制完成《昆明市西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

3)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

西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科学、合理确定本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以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或者降低隐患为目的,指导和规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并严格执行。经过一系列铁腕措施西山区净土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从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基础保障、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有序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五个方面制定了21条具体措施并针对每项措施进行了任务分解和细化明确了牵头部门及责任部门确保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在平稳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既定工作的同时攻坚解决一批影响土壤环境安全的突出问题。根据《西山区2020年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自查报告》截至2020全区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总量减排消减率达100%

4)生态空间布局布局初步形成

1)严守底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根据《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的通知》(云环发〔201828号)文件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中西山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81.32平方千米占西山区国土总面积的31.92%其主导功能分别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

生态保护红线科学评估调整情况。根据《西山区生态保护红线自查报告》(西山区人民政府20206月)坐标系比例尺转换、空间偏移调整等纠偏后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269.64平方千米,经科学评估,调出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基本农田储备区、人工商品林、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合法采矿权、国家规划矿区、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区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等空间矛盾冲突面积共计15.27平方千米;为使西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本着应保尽保,应划尽划,调入生物多样性极重要、水土流失极敏感、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地、公益林生态红线面积共计28.15平方千米。调整后西山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282.52平方千米较原生态保护红线281.32平方千米)增加1.20平方千米。

2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

西山区境内现有2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7100.04公顷(含滇池水体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9.40%,其中: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16014.48公顷(西山辖区内,含滇池水体面积)、云南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085.56公顷。

西山区20205月制定《西山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方案》(西政办通〔202058号)并编制完成《昆明市西山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根据《昆明市西山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优化后西山区自然保护地为3分别为昆明西山国家级风景自然公园、昆明滇池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云南棋盘山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面积分别为4851.3公顷、12069.92公顷、1087.23公顷;总面积18008.45公顷(含滇池水体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0.43%。目前已通过省级审查会议已由省级报国家进行审批。

3)严格耕地保护

西山区注重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2019制定印发《西山区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实施方案》和《西山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区政府与街道、社区三级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从严实施全区耕地用途管制。

4)加强生态修复持续扩大绿色发展空间

精准发力推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效结合强力开展滇池流域采石、采砂、采矿、取土、砖瓦窑五采区受损裸露山体景观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增加面山植被强化水土保持改善城市生态景观。十三五规划期间按照一矿一策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原则完成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保护区域生态治理修复5101.65其中关停矿山治理修复4350.37重要敏感区域人为破坏裸露山体治理修复751.28亩。

5)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西山区已正式启动《昆明市西山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根据规划编制阶段性成果规划编制范围为西山区辖区行政范围规划基期为2020近期至2025远期至2035年;初步确定了西山区的发展定位、发展规模、三区三线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和功能分区布局方案逐步优化了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5)经济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1)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初显成效

一是第三产业贡献逐年上升。西山区三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0.7:25.9:73.4调整为2020年的0.516.882.7西山区旅游市场秩序考核整治排名全市第一获评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南亚风情第壹城等6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南亚、万达等八大商圈基本形成销售额达41.61亿元。金融小镇发展势头良好金融业增加值达145亿元。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西山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8规上文化企业达到49规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累计达到10全社会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贡献作用凸显。云南汉麻集团(昆明)技术研发中心挂牌成立云南正邦科技有限公司拟入选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高原特色农业巩固发展。保有农业龙头企业42带动农户58.79万户;都市农庄企业投资达到4.72亿元。积极推进四季特色水果园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星级草莓园评定活动完成果园提质增效技术示范2万亩团结苹果获中国好苹果大赛2020总决赛最甜苹果奖

2)持续推进绿色创建和资源节约

深入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区绿色建筑设计执行率实现100%2020年西山区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99.11%绿色交通方面西山区已逐步推行地铁、公交、新能源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新能源公交车占比逐年提高;逐步完善新能源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新能源车所占比例呈增长态势。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西山区城区已实现分类设施全覆盖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截至目前,西山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90.29%,全区生活垃圾统一由昆明市西山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云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政府绿色采购方面全区政府采购所有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均在采购文件中要求所投产品为节能环保产品2020年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达86.90%

6)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截至2020年,涉农地区集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0%以上,在全市率先做到自然村进村道路100%硬化。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西山区已实现分类设施全覆盖,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截至2020年,改造建设了226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投放各类分类垃圾桶7100只,配备各类运输车辆214辆,初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行系统。

西山区于2012年完成辖区团结街道(原团结镇)、海口街道(原海口镇)、碧鸡街道三个涉农街道完成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工作2014年率先创建成为第一批云南省生态文明区海口街道、团结街道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朵亩、妥排等13个涉农社区被命名为昆明市第一批市级生态社区。截止2020,西山区建设生态公厕279座,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的生态生活空间品质;积极开展绿色细胞工程创建,全区累计创成省级绿色学校20所、绿色社区13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市级绿色学校54绿色社区37宁静小区18环境教育基地3绿色家庭8户。碧鸡街道办事处西华社区西华街村(红映村)、西山景区管理局猫猫箐社区被评为2020年度省级美丽村庄。

7)生态文明宣传多元化

西山区积极探索创新双微联动”“多媒体联动工作模式,多渠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全民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在每年的4·22世界地球日6·5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节日开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生态发展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有针对性地在学校、社区等开展大气、水、海洋、生物多样性等相关主题宣传。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生态文明认知水平提升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截止2020年,全区累计创成省级绿色学校20所、绿色社区13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市级绿色学校54所,绿色社区37个,宁静小区18个,环境教育基地3个,绿色家庭8户。

3.建设亮点

1)生态本底优势明显

西山区有109.57平方千米的滇池水域,2万多亩湖滨生态湿地、12条出入滇河道,474.8平方千米的森林覆盖,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团结乡村生态旅游、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大观公园,湿地公园贯通西山全域,西山区从入滇河道综合治理、湿地建设、水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入手,形成了绿色发展态势,为昆明营造碧水蓝天;西山区于2014年率先创建成为第一批云南省生态文明区。十三五期间各国考、市考断面水质不断提升,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截至2020年,西山区国家考核4个断面中,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断面有4达到《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昆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昆政发﹝202020号)要求的国家考核断面为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2020年西山空气质量按照国家考核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69%109.57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绘就了西山区得天独厚的生态底色。

2)生态发展优势突出

西山区省级生态文明区建设成效逐步显现绿色发展方式不断优化西山区第三产业贡献逐年上升,三大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0.7:25.9:73.4调整为2020年的0.516.882.7,旅游市场秩序考核整治排名全市第一,获评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8户,规上文化企业达到49家,规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累计达到10户,全社会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逐年提高;高原特色农业巩固发展,保有农业龙头企业42户,带动农户58.79万户,都市农庄企业投资达到4.72亿元,积极推进四季特色水果园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星级草莓园评定活动,完成果园提质增效技术示范2万亩,“团结苹果”获中国好苹果大赛2020总决赛“最甜苹果奖”。生态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全区累计创成省级绿色学校20所、绿色社区13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市级绿色学校54所,绿色社区37个,宁静小区18个,环境教育基地3个,绿色家庭8户。碧鸡街道办事处西华社区西华街村(红映村)、西山景区管理局猫猫箐社区被评为2020年度省级美丽村庄。为西山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产业聚集性发展初步显现。海口新城大健康产城融合示范区依托临滇池资源优势发展大健康产业将工业发展与大健康产业相结合逐步引导工业产品转型其中白鱼口片区为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海口工业园区为综合制造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全区产业发展形成纵向延伸成链横向聚集成群链群科学布局的发展模式释放产业集群效应。2019年海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7.43亿元其中化工产业总产值达90.6亿元占比71.1%;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25.92亿元占比20.3%;生物医药产业2.38亿元占比1.9%。西山区将继续整合打造海口工业园区、长坡园区、团结片区一区三片的省级开发园区持续推进产业聚集性发展。

4)现代服务贸易高速发展

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服务贸易高地。承载省市战略发挥省级机关聚集优势服务贸易深层次改革全面推进持续健全服务贸易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市场活力更加凸显。高水平开放有序推进服务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开放竞争更加充分服务贸易对一带一路沿线南亚东南亚国家出口占比稳步提升。数字经济驱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动数字营商环境便利化支持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挖掘和交易等跨境服务推动数据资产的商品化、证券化探索形成大数据交易新模式。大健康特色的服务贸易核心优势持续强化。西山区支持重点健康企业加快产品研发、生产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支持云南省工人疗养院等康养旅游项目发展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高端旅游康养客户。持续发挥大文旅引流服务贸易作用。着力发展主题旅游、体育赛事、版权交易、国际会展、创意设计、民族文化交流等业态推动旅游数字化发展拓宽走出去渠道挖掘引进来潜力为西山服务贸易发展引流。对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5)荟萃西山特色,着力生态康旅建设

西山区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机遇1997年率先在团结街道开始发展农业生态、民族文化为一体的乡村农家乐旅游。多年来西山区政府在打造团结特色乡村旅游品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农家乐旅游+景区(点)+观赏农业旅游+康体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以西山国家级风景区为主体团结乡村旅游为驱动农家乐为特色青山绿水、清新空气为核心的现代昆明养生基地”,成功实现西山区第三产业突围。近年来通过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潭豹子箐生态旅游区、大兴桂皇阁原始森林旅游区、龙潭小村欢喜滑草场、昆明市乡村(民居)农家乐品牌标志大磨房、大河万亩果园、大龙潭生态休闲园、花红圣泉酒庄、梦里水乡生态休闲公园等一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实现了西山区生态旅游跨越式发展。西山将继续以镇域经济为引导多节点提升团结片区与中心城区、安宁及富民的交通链接高标准规划团结、花红园系列生态康养特色小镇组团沿浑团路激活花红园社区、团结镇区、谷律社区发展生态、健康、旅游复合产业打造生态康旅特色小城镇体验带创建省、市级康养小镇。以明朗绿创风情谷为示范引领突出乡村经济特色依托拱王山系和梁王山系形成的河谷沟峪、螳螂川流域结合其生态本底、民族特色文化等资源禀赋优势通过白眉村、棋台村、永靖(杨柳河、清水关等)、下冲村、朵亩村、乐亩村等乡村基于各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及村庄风俗打造特色民族风情乡村体验带

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

1.中央环境保护督查整改情况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共向西山区交办了139个问题266件交办件反馈意见问题涉及西山区整改任务42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市级验收。

202146日至56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714日向云南省反馈了《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督察反馈涉及西山区的有27个问题目前西山区已制定印发了《西山区贯彻落实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实施方案》(西办发〔20219号)计划在2022年底前整改完成92023年底前整改完成142025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2.省级环境保护督查整改情况

2017年省级环保督察共向西山区交办了19个问题28件交办件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涉及西山区整改任务21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市级验收。

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

(一)现状评估

1.资源环境利用效率评估

1)能源利用效率

根据《2016-2020年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山区GDP2016年的501.7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03.98亿元西山区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详见下图3.1-1所示。

图片2

图片2

2)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效率:根据2016-2020年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山区人口从2016年的88.40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96.1万人。人口密度从2016年的891.15/km2增加到2020年的1092.34/km22016年以来随着西山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密度由5703.68万元/km2增长到2020年的10275.23万元/km2年增长16.03%2020年西山区经济密度是云南省平均水平621.83万元/km216.5说明西山区土地的使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发展密度、经济集中程度较高。详情见图3.1-2

图片3

图片3

建设用地产出率:2016年以来西山区建设用地效率不断提高36612.46万元/km2增长到2020年的66446.3万元/km2(见图2.4-3与云南省平均水平(21082.20万元/km2)相比西山区的建设用地产出率较高,维持在较高水平

图片4

图片4

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根据《西山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中对建设用地的分析2016年以来西山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不断降低2016年的142.75km2/降到2020年的66.33km2/,下降较为明显人均农村居民建设用地出现波动增长2016年的324.22km2/人增长到2020年的446.09km2/人(西山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均农村居民建设用地见下图3.1-4)。

图片5

图片5

3)水资源利用效率

根据《西山区2016-2020年度水资源公报》2016年以来西山区用水效率整体上处于不断提升阶段万元GDP用水量明显下降2016年的8.44立方米/万元下降到2020年的5.14立方米/万元2016年下降了39.10%这说明西山区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对水资源的依赖度逐渐降低。见图3.1-5

图片6

图片6

2.污染物排放强度

根据2017-2020年环境统计数据(由于2016年无相关污染物统计数据2020年环统数据无生活源和农业源污染物数据本规划仅对2017-2019年西山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和2020年工业污染物排放做分析)分析2017-2020年西山区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见表3.1-1

3.1-1 西山区2017-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表

年份

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SO2排放量(kg/万元)

人均SO2排放量(kg/人)

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NOx排放量(kg/万元)

人均NOx排放量(kg/人)

2017

3.1219

0.9077

0.9859

0.1224

2018

1.941

0.8619

0.9151

0.1167

2019

1.891

0.8274

0.5393

0.2011

2020

2.360

-

1.0068

-

年份

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氨氮排放量(kg/万元)

人均氨氮排放量(kg/人)

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COD排放量(kg/万元)

人均COD排放量(kg/人)

2017

0.0152

0.2831

2.1693

0.1401

2018

0.0006

0.1931

0.0826

0.341

2019

0.0109

0.2034

0.0743

0.2465

2020

0.0006

-

0.015

-

总体上来看2017-2019年西山区在工业方面的减排效果较为明显氨氮、化学需氧量等生活源污染控制方面提升效果一般。202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出现上升的趋势。

3.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性评估

由于2016年无污染物排放量环统数据2020年未反馈生活源污染物排放数据本次仅对2018-2019年污染物排放和2020年工业污染排放做分析。

从图3.1-6可以看出对于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而言2018年脱钩指数显示经济增长与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协调性较好呈现最好的状态。2019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协调性呈现很差最差的状态表明2019年西山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强度加重2020年工业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协调性呈现与最好的状态表明2020西山区在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此表明西山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不稳定需继续强化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

图片7

图片7

图片8

图片8

图片9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0

4.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评估

经对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西山区2018—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3.1473.6872.992016-2017年未获得数据仅对2018-2020年做现状分析。2018-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72.99-73.68之间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

西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2018-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74.78-78.29之间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具体数据见图3.1-7

图片11

图片11

2018-2020西山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存在波动整体波动幅度不大均小于1表明西山区近三年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有少幅下降需引起重视下一阶段需继续加大对大气、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制定深化水环境治理。

5.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1)水环境容量计算

主要湖库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西山区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保护区共有4个:西山区明朗水库、西山区大坝水库、西山区碧鸡街道长坡水库、西山区团结街道三家村水库。经过初步核算西山区主要湖库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5636.09t/a187.87t/a9.4t/a。见下表所示。

3.1-2 西山区主要湖库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湖库名称

水环境容量(t/a

化学需氧量

氨氮

总磷

西山区明朗水库

1036.06

34.54

1.73

西山区大坝水库

1539.24

51.31

2.57

西山区碧鸡街道长坡水库

360.11

12

0.6

西山区团结街道三家村水库

2700.68

90.02

4.5

总计

5636.09

187.87

9.4

地表河流水环境容量状况:西山区辖区内有主要河流共计13分别为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西坝河、大观河、王家堆渠、船房河、金家河、太家河、正大河、采莲河、盘龙江以及螳螂川经初步核算流域内主要河流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509.32t/a80.16t/a18.76t/a。见下表3.1-3所示。

3.1-3 西山区地表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河流名称

水环境容量(t/a

化学需氧量

氨氮

总磷

新运粮河

249.33

9.88

2.35

老运粮河

309.08

15.06

3.89

乌龙河

115.23

4.31

1.44

船房河

55.39

4.68

1

西坝河

149.66

7.55

1.48

大观河

76.08

3.85

0.75

王家堆渠

52.54

1.71

0.53

螳螂川

91.19

8.87

0.57

采莲河

41.15

1.55

0.6

金家河

131.34

5.16

1.2

太家河

25.58

1.26

0.43

正大河

74.4

1.65

0.6

盘龙江

138.35

14.63

3.92

合计

1509.32

80.16

18.76

(2)现状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西山区(不包括滇池湖体)总的水环境容量为化学需氧量 7145.41t/a、氨氮268.03 t/a、总磷28.16t/a根据污染物入河量情况西山区目前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均处于不超载状态承载率分别为0.390.56二者尚有61%44%的容量空间;而总磷承载率为0.97处于超载的临界状态。

6.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土地资源:参考昆明市双评价结果结合西山区生态底线、农业保护等自身要素评价西山区全区适宜建设用地面积147平方千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63.74平方千米土地资源承载率为43.36%

水资源:西山区水资源量主要以地表水为主全区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31m3平均陆域产水模数为23.12 m3/km2多年平均径流系数0.239。西山区多年平均过境水量约为6.37亿m3过境水量约为本地水资源量的3.6西山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7亿m3;根据西山区2020年水资源公报西山区2020年总用水量为0.4472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5.27%

(二)趋势预测与压力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人口发展规模预测:根据《西山区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三五期间西山区常住人口总数从2016年的88.40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96.1万人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对常驻人口进行预测预计到2025年西山区常驻人口规模将达到104.75万人2030年西山区常驻人口规模将达到113.72万人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规模预测结果见表3.2-1

3.2-1 西山区人口规模预测

指标名称

单位

现状值

预测值

2020

2025

2030

域人口

万人

96.1

104.75

113.72

城镇化率

%

93.02

-

-

经济发展规模预测:根据《昆明市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5%预测十五五期间保持相同增速综合汇总2020年、2025年、2030年经济发展情况见表3.2-2

3.2-2 西山区规划期内经济发展预测

   规划年份

项目

2020

2025

2030

GDP(亿元)

903.98

1520

2555.53

人均GDP(元/人)

95634

146638.8

224795.2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3595

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

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9015

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产业结构

0.5:16.8:82.7

-

-

2.资源压力分析

土地资源压力分析:根据《昆明市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5GDP1520亿元预测经济增速保持相同2030GDP2555.53亿元。根据《西山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2035年西山区拟下达的建设用地规模为14824.62公顷增量为600公顷由此推算2025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4424.62公顷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4624.62公顷;2025年西山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约为9.49公顷/亿元2030年西山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约为5.72公顷/亿元;而2020年西山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约为15.74公顷/亿元。所以为了实现经济如期增长的同时有效遏制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西山区需实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39.71%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63.66%的目标。

3.2-3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发展预测


2020

2025

2030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903.98

1520

2555.53

拟下达建设用地规模(公顷)

14224.62

14424.62

14624.62

按指标控制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公顷/亿元)

15.74

9.49

5.72

抑制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需下降

-

39.71%

63.66%

水资源压力分析:2020西山区用水总量0.464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5.14立方米/万元。根据《昆明市西山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西水通2020752022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0.6583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降低35%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以上。到2035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0.7335亿立方米以内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在未来规划的十年中,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健全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对减轻西山区水资源压力尤为重要

环境压力分析:分析2017-2019年西山区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由于2016年无相关污染物统计数据2020年环统数据无生活源污染物和农业源污染物本次仅对2017-2020年西山区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020年工业污染物排放做分析排放量见表3.2-4

3.2-4 西山区2017-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表

污染物名称

2017

2018

2019

2020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吨)

436.4302

438.8282

333.124500


氨氮排放总量(吨)

278.3276

179.7674

204.717100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吨)

5275.397

3687.4241

3401.646900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吨)

1515.5615

1470.1774

937.674100


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

127.05

315.912

229.733100


生活源氨氮排放量(吨)

256.7

178.875

189.575100


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823

798.463

771.143900


生活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吨)

111

108.131

187.420500


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

309.3802

122.9162

103.391400

23.056000

工业氨氮排放量(吨)

21.6276

0.8924

15.142000

0.921000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4452.397

2888.9611

2630.503000

3592.57

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吨)

1404.5615

1362.0464

750.253600

1532.662000

图片12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1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5301120004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秀苑路188号

邮政编码:650188 电话:68212345 备案号:滇ICP备19011656号-1

微信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