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西山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2021年度西山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2021年以来,西山区法治政府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为主线,严格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开展,现将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
(一)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我区始终坚持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始终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并印发了《西山区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修改完善《西山区党政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实施办法》,切实推动法治建设深入开展。严格执行《区人大常委会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办法》,建立述职、述廉、述法三位一体考评制度,切实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经常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积极研究解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在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同时,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定期向市政府,区委、区人大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并通过西山区政府门户网向社会公开。通过主动报告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问题,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主动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让公众全面客观地了解西山区法治政府建设的状况,监督政府更好地推进法治政府工作。
(三)积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研究制定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及法治政府建设的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全区目标考核内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促、年终有考核。
二、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按照法律法规调整及“放管服”改革相关文件要求,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直接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审批改为备案4项,进一步压减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二)持续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试点改革。积极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权责相称、依法依规、宜放则放”原则,将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由街道服务管理更方便且可有效承接的县(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服务延伸到街道办理,共计下放金碧、棕树营街道34项(其中直接下放31项,委托下放3项),进一步提升街道公共服务能力和扩大街道服务管理权限。
(三)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严格贯彻落实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印发了《关于做好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清理规范全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分类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为,其中改由申请人自主决定是否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完成的事项(县级)9项,保留由申请人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事项(县级)24项,保留由审批部门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技术性服务事项(县级)25项。
(四)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只进一扇门”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去年基础上继续梳理可进驻事项进驻大厅,动态更新进驻事项清单,通过清单管理稳妥推进事项进驻,截至目前,梳理进驻大厅服务事项810项,“最多跑一次”事项851项,区政务服务中心共接件850306件,投资服务中心接收咨询件144件,帮办件4件,全区“最多跑一次”事项共接件947762件(网办425344件),办结率均为100%。
(五)拓展延伸服务群众企业渠道。率先在全市启用自助式立案服务设备,在全市首家开通商务楼宇、人才公园和社区商圈政务服务直通车(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力促形成政银、政园、政圈等集群服务就近就便,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办事圈”。
(六)继续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发布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852项,网上可办率达98.82%,全程网办率达93.42%,收集上报各类电子印章121枚。今年3月加入了昆明市“云上办”跨省通办联盟,梳理进驻昆明市“跨省通办”联盟事项124项,在大厅设置“跨省通办”专窗,截至目前,西山区“跨省通办”共接办件1842件。
(七)落实惠民利企便民措施。深化“两印一照一邮”免费行动和企业开办免费刻章行动。免费为办事群众提供资料打印、复印、自助照相、邮递服务,落实新开办企业公章刻制“政府买单、企业免单”,减轻群众、企业办事负担。截止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共提供免费复印服务70余万次,免费邮寄服务3522次,为10712户企业免费刻制印章43926枚,共计为企业群众节约办事费用653万余元。
三、完善决策机制,不断增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一)健全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印发《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暂行规定(试行)》,明确了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具体范围、事项和标准。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作出决策前交由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部门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作出决策前由部门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并作出决策。区政府及其部门制发或者代拟文件均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涉及规范性文件的,严格按照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进行制定并发布。
(二)认真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为适应机构改革后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管工作需要,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资格确认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资格确认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2021年,我区共修订规范性文件9个,废止规范性文件9个。
(三)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室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认真做好法律事务工作,从法律角度提出意见或参与协调处理,较好地发挥了法律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合同签订的管理制度、合同审查管理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需经区政府常务会讨论研究的事项,涉及法律法规的合同或文件,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室均指派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进行审查,并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坚持政府专题会议制度,区政府重要专题会涉及法律事务的,均与法律顾问会前研讨,及时提出相关法律意见。2021年共审查区政府及有关各部门的涉法文件400余件,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一级开发、征地拆迁、滇池治理、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融资、规范性文件审查等重点工程项目和工作。
四、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切实加强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一)创新拓展调解工作,健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大力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积极探索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67个,其中街道调委会10个,社区调委会121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23个。全区共有人民调解员1349名,其中专职调解员17名,兼职调解员1332名。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信访局等部门的衔接协作,不断完善以“传统调解组织为基础、区域联合调解组织为配套、专业调解组织为中坚、草根调解组织为特色”的“金字塔”式全区域“大调解”工作网络。目前我区已初步建立了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积极做好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建立调解情况通报交流制度,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21年共受理人民调解案件共2847件,调解成功2846件,调解成功率为99.9%。
(二)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工作。突出行政行为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及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在行政复议方面,区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注重行政复议立案、受理、审查、听证等各环节、全流程的严格规范,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功能和优势,力求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促进政府依法行政。2021年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99件、依法受理62件,代理区政府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13件,同时办理区政府行政赔偿案件13件。在行政应诉方面,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案件行政案件、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配合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积极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加强行政应诉能力建设,涉及我区政府的行政诉讼案件均委托代理律师和区司法局人员参与诉讼各项工作,确保行政诉讼案件顺利进行。2021年至今,新增行政诉讼案件71件,诉讼案件均委托代理律师参与诉讼各项工作,确保诉讼案件顺利进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90%以上,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落实到位。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一)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的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区政府常务会议结合审议区政府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有针对性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举办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通过送法、讲法、学法、用法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尊重法律的理念和依法行政的观念,有力推动政府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二)强化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和管理。把宪法、法律法规列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的必修课,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测试已成为任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在线学法、用法考试平台,学习并参加《宪法》和相关法律知识考试。为全力保障我区疫情防控期间行政执法正常开展,2021年9月起启用云南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新系统和开始换发新式执法证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已经录入的执法主体、执法人员信息进行逐一核对和补充完善,逐步实现行政执法证动态管理。
(三)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贯彻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根据《昆明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昆政办〔2019〕82号)、《西山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工作方案》(西政办通〔2019〕139号),各行政执法部门认真落实本部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一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确保执法规范公正透明。二是认真排查深入治理执法突出问题。以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我为COP15做贡献”擂台赛工作为抓手,深挖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按照《昆明市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办法》,及时归档存储行政审批全过程记录资料,确保行政执法文字记录、音像记录规范、合法、有效,并积极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及时公示执法主体、权责清单、执法结果、执法数据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加快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建设,将“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与执法监督有机融合,区公安分局在全省率先建设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同时成为全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第一家挂牌单位,实现了执法硬件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
(四)认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规范案卷评查范围、方式、程序,提高案卷评查能力,强化评查结果运用,评查结果予以反馈并进行通报。随机抽取上一年度案卷送市司法局参加市、县联合评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督促相关部门认真整改落实,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执法文书制作,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水平。
六、多项举措一齐推进,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进一步强化
2021年,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一是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制度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落实。二是法治监督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还不平衡,行政执法程序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三是法治宣传工作有待提高,还需要进一步营造法治氛围。四是个别部门法律事务机构不健全,与法治政府建设形势发展需求不适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引领整个社会树立对法治的敬畏与尊崇。大力培育公民法律信仰,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使法治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二是提高普法实效。以弘扬法治精神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取送法上门、互动参与、以案释法等方式,创新普法载体,提高普法效果。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和特点,重点加强与其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工作责任制,坚持普法和依法治理同步推进。认真谋划普法规划的制定工作,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来引领和保障法治政府建设。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通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依法行政评议、行政执法争议协调等形式,对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指导监督,及时发现行政主体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
四是完善基层法制队伍建设。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设立专门法制机构,加强基层法制机构人员配备,充实基层法制机构人员力量,加大对法制队伍的培训力度,积极引进法律人才。
五是抓好改革创新,积极创建法治政府品牌。发动全区各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借鉴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高层次定位,高标准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具有西山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品牌,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