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 实施方案
昆明市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
实施方案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和干部带头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的安排部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现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 忠 区委书记
朱 滔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常务副组长:陈 净 区委副书记
副 组 长:唐 云 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
夏 芳 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
陈绍波 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贾海虹 区政府副区长
杨 凯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郑 强 海口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海口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泽勇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马学渊 区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杨俊锋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李齐林 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杨洪义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赵庆勇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陈 俊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杨 锋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敬红 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王仁潮 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
何 昱 区民族宗教局局长
张建强 区民政局局长
彭冬生 区财政局局长
梁威威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龙 磊 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施智抒 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师 华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杜天春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先武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许富奎 区水务局局长
刘 伟 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局长
李 剑 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丛 静 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陈松涛 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李 毅 碧鸡街道党工委书记
团结街道党工委书记
敖 俊 碧鸡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应钊 团结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仲立 西山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领导、指导和组织全区“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研究制定有关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
(二)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委农办,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
主 任:陈 净 区委副书记
副主任:唐 云 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
贾海虹 区政府副区长
杨 凯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马学渊 区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杨洪义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赵庆勇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陈 俊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杨 锋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施智抒 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龙 磊 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王先武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 剑 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办公室工作职责: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督促协调各成员单位落实领导小组部署事项;收集、整理和报告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分析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协调办理需要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决策的重要事项;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今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如有变动,由相应人员自行接替履职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不再另行发文。领导小组任务完成后,自行撤销。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规划先行、干部带头,凝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高质量编制一个“科学实用、权威管用、易懂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一套“措施接地气、项目能落地、实施有保障”的乡村振兴方案,探索一条规划接地气、振兴有抓手、村庄大发展、群众得实惠、基层增活力、干部受锻炼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助推全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作出示范。
三、主要目标
动员组织干部回到3个涉农街道(含西山景区管理局负责管理的猫猫箐社区),35个行政村、农村社区(以下简称“涉农行政村”)开展“1+5”乡村振兴系统规划编制,即:编制1个村庄规划、5个乡村振兴单项方案。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行政村原则上每村编制1个“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每个涉农行政村围绕“五大振兴”编制5个单项方案,较大的自然村可根据实际需要单独编制乡村振兴方案。其中,5个乡村振兴单项方案在2021年11月底前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按2021年50%、2022年40%、2023年10%的进度完成。
四、范围、主体和职责
(一)规划范围。对已编制过实用性村庄规划和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行政村,经区级评估继续有效的,同步优化完善,形成包含乡村发展布局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村改革等内容的村庄规划和乡村振兴方案。优先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村庄以及实施乡村振兴“一五十百千”示范创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重点项目的村纳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计划。
(二)回乡主体。出生地、成长地或籍贯所在地为西山区农村地区的昆明市在职在编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出生地、成长地和籍贯所在地为西山区农村地区,但在省级和其他州市工作的公职人员,以及中央驻滇各单位公职人员;有参与回乡规划家乡愿望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
(三)职责体系。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责任体系,市级负责总指挥,区级负责统筹推进,街道负责牵头推动,社区负责具体落实。组建三个工作组,即回乡干部工作组、业务工作组和村庄规划编制组。其中,回乡干部工作组发挥协调配合、支持推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方案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业务工作组及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五大振兴”单项方案;村庄规划编制组负责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五、重点任务
(一)开展一轮调研。把察村情、访民意作为开展“干部规划乡村振兴行动”的先期工作,对村庄进行深入细致调研。摸清基本情况,全面深入调查摸清所在行政村的人口情况、经济基础、产业现状、用地情况、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等基础情况。掌握社情民意,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不同人群的发展需求。
(二)提出一张清单。聚焦“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梳理提出村庄发展清单。找准发展短板,准确查找村庄在基础设施、资源要素、发展路径、思想观念、组织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全发展条件,合理研判村庄在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色优势。确定发展定位,科学确定村庄类型,梳理提出村庄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主导原则、重点任务等。明确具体路径,根据村庄优势劣势和目标定位,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路径、措施、抓手,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编制一个规划。依据《云南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对村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生态建设布局、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布局等进行整体规划,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村域综合现状图、村域综合规划图、自然村(集中居民点)规划图、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近期建设项目表、村规民约“三图两书一表一民约”的规划成果。
(四)谋划一套方案。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编制5个单项方案。产业振兴方面,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一县一业”,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产业上水平、农民得实惠。人才振兴方面,聚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围绕吸引能人回乡、人才下乡、大学生返乡做文章、下功夫。文化振兴方面,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内涵,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重要抓手。生态振兴方面,把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计划作为推进重点。组织振兴方面,把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作为谋划重点。
六、工作要求
(一)组织动员(2021年6月30日前)。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动员公职人员报名参与;其他人员采用邀请方式,自愿报名参与。区委组织部、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等业务部门围绕各自负责的方案或规划,分别抽调政治过硬、综合能力强、熟悉业务的骨干人员参加。
(二)组建分组(2021年7月10日前)。组建回乡干部工作组,以街道为单元组建回乡干部工作组,每个街道所需人数原则上在17人左右(市级10—11人,区级5—6人),组长、副组长由市级指派。组建业务工作组,以街道为单元组建业务工作组,由区委组织部、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分别组建组织、人才、规划、生态、产业、文化振兴业务工作组,原则上每个街道每个业务工作组按不少于1人的标准组建。组建规划编制组,以行政村为单元组建村庄规划编制组,规划编制组组长原则上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成员由回乡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规划技术人员、党员群众代表、致富带头人等组成。回乡干部工作组、业务工作组人员须为单位正式编制人员;参加业务工作组人员不作为回乡干部人选。
(三)调查研究(2021年8月8日前)。回乡干部工作组、业务工作组于7月26日前,到所在街道开展工作。重点按照“开展一轮调研”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村庄调研摸底工作,完成村庄基本情况表、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访谈记录表等填报工作。
(四)提出清单(2021年8月底前)。根据调研情况,梳理提出村庄发展短板、发展条件、发展思路、发展定位以及发展路径和措施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按照“群众看得懂、项目能落地、实施有保障”的要求,形成群众广泛认可的“村庄发展清单”。
(五)形成方案(2021年11月底前)。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结合村庄基本情况表、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访谈记录表、村庄调研报告和村庄发展清单(“两表一报告一清单”)内容,编制形成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对已编制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进行“接地气”的修改完善;对未编制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结合所在村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等编制“能落地”的方案。
(六)编制规划(分阶段推进)。根据我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安排,从村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入手,加强乡村振兴方案与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衔接,回乡干部工作组、业务工作组与村庄规划编制组共同研究,编制好实用性村庄规划。
(七)产出成果(长期)。方案形成后按照村“两委”初审、街道审核、区把关,并经村“四议两公开”后组织实施;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审查程序、要求组织实施。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涉农街道党工委负责统筹推动各地乡村振兴规划及方案编制工作,及时成立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回乡干部工作组、业务工作组、规划编制组由街道党工委统一调度、使用、管理,回乡干部工作组、业务工作组、规划编制组以及业务工作组内部要加强协调、配合,协同参与完成乡村振兴规划工作。回乡干部工作组、业务工作组人员不在区和街道兼任其他无关职务。
(二)压实工作责任。区委组织部负责做好回乡干部的组织动员工作。区委组织部、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全程主导各涉农街道5个单项方案编制工作,做好业务指导、工作培训、督促协调等事项;回乡干部工作组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等作用,支持帮助推动规划和方案编制工作。“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原则上到2023年底结束,因涉及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确需调整回乡人员的,由回乡干部所在单位提出,报同级组织部门同意后进行调整补充。
(三)强化工作保障。区级层面集中安排10—15个工作日,保障回乡干部、业务工作组人员全脱产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工作,回乡干部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回乡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市、区两级财政对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干部回乡工作期间产生的差旅费用,由所在单位按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报销。各工作组成员要严格遵守纪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注重考核激励。开展好实施评估,加强对实用性村庄规划和乡村振兴方案的跟踪落实,做好规划的动态完善。将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推进情况纳入市区街道三级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区级层面适时开展优秀规划成果评选活动,将优秀规划成果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
(五)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本《实施意见》配套的“1+5”乡村振兴系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村庄工作方案》、《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产业振兴工作方案》、《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人才振兴工作方案》、《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文化振兴工作方案》、《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生态振兴工作方案》、《西山区干部回乡规划组织振兴工作方案》,由区委组织部、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编制完善后报区“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程序报审后印发执行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