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2020年,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聚焦高水平全面小康,聚力区域治理现代化,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以“营商环境提质年”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按照《中共西山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山区2020年法治建设成效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西治区办〔2020〕12号)文件要求,现将2020年区政务服务局法治政府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贯彻落实《昆明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办法》
1.出台《西山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办法》。按照省市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办法,2018年,西山区出台了《西山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办法》(西政发〔2018〕6号),明确了权责清单动态管理的任务分工、责任主体、调整程序、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内容,行政职权运行更加科学规范。
2.健全完善清单管理。2020年1月13日,印发了《关于印发机构改革后区级部门权责清单及规范权责清单动态管理的通知》(西审改办〔2020〕1号),完成了机构改革后全区权责清单调整工作,实现了权责清单同“三定”规定有机衔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履职行为。2020年,全区共计调整权责清单2220余条,并统一在“云南省各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管理平台”和西山区政府网站对外公布。
3.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020年,按照法律法规调整及“放管服”改革相关文件要求,全区按程序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9项,进一步压减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1.加强统筹谋划,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落实,结合西山区实际,牵头草拟了《西山区全面提升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制定了《西山区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暂行办法》、《西山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信息报送工作机制》等5个工作机制,聚焦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统筹抓好“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2.有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创新开展政务服务容缺受理。组织各部门梳理编制了首批政务服务容缺受理事项清单49项,并牵头起草了《西山区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实施办法(试行)》,力求进一步为企业梳堵解绊,清单已经区政府审议通过。二是积极探索“一颗印章管审批”。针对15项相对集中许可事项申请表格样式过多、表格要素不一的问题,组织法律顾问对15项相对集中许可事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全市率先编制并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公示了相对集中许可事项规范化的办事指南。三是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放管服”改革有关精神和“权责相称、依法依规、宜放则放”的工作要求,将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由街道服务管理更方便且可有效承接的各类事项审批服务延伸到街道办理。牵头梳理编制了《金碧、棕树营街道办事处“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试点赋权事项清单》共计赋权35项(其中直接下放31项,委托下放4项),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修改完善,已按程序报请区政府审定。
3.力促政务服务事项“一网一门一次”办。全力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按照“应进必进、应上尽上”的原则,将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服务大厅。在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发布政务服务事项787项,网上可办率达95%以上。围绕企业和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针对重点高频事项,进一步从表单合成、材料合并、联动办理等方面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完善,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完成29个主题式集成服务事项。
4.着力打通群众便捷办事的“最后一公里”。以“1+3X”的组合便民利企服务为依托,充分发挥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核心辐射带动作用,把服务群众企业的功能进行拓展延伸,将“线上申办、线下受理、委托代办”三种服务聚焦于商务楼宇、社区公园、热门商圈等场所,在2019年全市首家开通政务楼宇直通车的基础上,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搭车西山区人才公园、红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家门口的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政务服务直通车)。
(三)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1.强化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坚持事前、事后公开和事中公示,在云南省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和西山区政府网站公开权责清单,并通过云南省网上政服务服平台和实体大厅公开办事指南。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所有行政审批人员均取得云南省政府统一颁发的执法证,在进行现场踏勘等执法活动时,主动出具执法证件。严格按程序公开行政许可决定,定期在西山区政府门户网行政审批板块公开执法决定,确保行政执法全流程公开透明。
2.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结合我局承担的15项行政许可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和执法文书,建立与行政主管部门联合踏勘等机制,规范现场踏勘内容、程序、要件和现场踏勘表格、勘查确认书等相关文件。严格按照《昆明市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办法》,及时归档存储行政审批全过程记录资料,确保行政执法文字记录、音像记录规范、合法、有效。
3.坚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律审核制度。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法律顾问对行政执法主体、人员、案件的事实证据、事项和审批程序合法性、裁量基准等方面进行定期审查,确保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理、合法。2020年,权责清单、政务服务容缺受理事项清单、试点街道赋权事项清单及我局集中行使的15项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各类合同等重大行政决策全部通过合法性审查。
(四)严格执法监督,落实监督责任
2020年对2019年至今的涉民营企业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自查,集中行使的15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西山区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和权责清单管理,不存在清单外违规审批事项、法外设置门槛、超期审批及索要无法律法规依据证明等违规行为。按要求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考试和报送年度执法统计数据报告,并运用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系统对执法人员证件进行动态管理。
(五)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
按照职能职责,我局仅承担集中行使的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实行“审管分离”,不负责行政处罚等执法工作。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探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四机制二办法”。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为抓手,从政府层面疏经通络,让部门走动成为常态、为政企沟通疏堵保畅、使共建共赢成为可能。西山区营商环境在今年全市第二期“红黑榜”测评中追兵变标兵,首次跻身全市“红榜”。
(二)探索实施行政审批“两规一表”。全市率先与律所合作,进行15个集中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的规范化梳理,实现了规范许可依据、规范许可流程,申请表统一规范为标准的“一张表单”。2020年受理行政许可299件,办结299件,办结率100%,15个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86%。
(三)探索实施自助专区“锦上添花”。坚持既要办好事又要快办事、好成事的原则,按照“资源充分共享、效益实现最大”的思路,搭车现成的其他用途活动用房,完成了3个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政务服务直通车)的设置工作,以避免额外投入又能发挥政务服务锦上添花作用的方式,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探索实施容缺受理“有单有据”。牵头编制了首批政务服务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同时配套出台了《西山区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实施办法(试行)》,使容缺受理工作既有分批公示的清单也有持续推动实施的依据。
三、2021年工作打算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群众办事门槛。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压减一切不必要的审批,落实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清权、减权、晒权、制权”,规范权力运行;探索开展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等改革举措,实现“应容尽容、应简尽简”,废除一切不合理的门槛,简化一切来回跑的手续;积极配合指导好“一颗印章管审批”在街道的试点改革,推动各部门把群众最需要、企业最迫切、基层能办好的审批事项分批向街道放权。
(二)开展营商环境“红黑榜”评价,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抓手,进一步发挥好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中枢神经作用,牵头做好营商环境优化凝心聚力工作,形成亲商重商、尊商护商的最大合力。牵头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开展告知承诺制改革,破解企业反映强烈的准入门槛高、运行成本高、流程复杂、耗时过长、监管过频、权益侵害等突出问题。继续开展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对营商环境指标情况及企业办事体验进行综合评估,倒逼各部门不断改革工作、改进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推进“一门一窗一网”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比例,力争办事“只进一扇门”;持续提高进驻综合窗口事项比例,更多事项实现“一窗通办”;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95%以上;落实“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模式,不断扩大政务服务主题事项的广度和深度。
昆明市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