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教育体育局关于西山区第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38号建议答复的函
孙香元代表:
您提出的《加快发展前卫片区优质中小学,解决片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为居民家庭提供敢生二胎提供保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教育发展水平是我区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区综合环境优势中的重要部分,强区必先强教。为此,西山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优先安排、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提出了近期调布局,强基础;中期优结构,提质量;远期促内涵,争前列的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人民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对我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新型人才的紧迫性、重要性更加显现。
为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根据《昆明市实施“春风化雨行动”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增量扩优”工程的实施意见》(昆通〔2014〕7号)、《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室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实施名校名师名长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和《昆明市名校融校管理办法》以及《中共昆明市西山区委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西发〔2016〕20号)等文件精神,积极鼓励支持名校融校,规范名校融校办学行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二、建议办理情况
西山区从2015开始,通过“名校办分校”、“名校带弱校”、“名校办民校”等方式实施“名校融校”,以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引进一批省内外优质知名学校,坚持管理制度相对统一、质量管理相对统一、考核评价相对统一,从而实现双方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共同发展。以实施“名校名师名长”工程为载体,把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把调整资源配置作为根本措施、把引智借力作为提升发展内力的主要抓手、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培养引进了一批省内外知名校长、教师。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一)引进名校方面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采取不同形式的联合办学和引进名校,坚持管理制度相对统一、质量管理相对统一、考核评价相对统一,从而实现双方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共同发展。截止到2016年底,师大附属润城学校落户西山、引进长水教育集团合办云南衡水实验中学西山学校(国有民办)、引进昆一中合办昆一中西山学校(国有民办),现各学校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为我区“名校融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7年,西山区又引进3所名校:昆明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国有民办)、昆明市第三中学西山学校(公办)、昆明市西山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公办);2018底成功引进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华东师范大学昆明实验学校(公办);2019年与中华小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举办中华小学西山学校(原前卫拥护中心学校,性质为公办);2020年,为加快我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步伐,西山区教育体育继续实施“名师名校名长”三名工程,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到目前为止,新增4所优质学校,我区义务教阶段将新增优质学位8000余个。分别为:在恒大云报华府项目举办书林二小福海学校,办学规模54个班;在37号片区福海小学、35号片区新河小学还建学校举办书林一小福海校区,办学规模48个班;在城中村改造52号片区项目举办春苑小学兴苑路校区,办学规模24个班;在普坪滇池半山项目举办昆明市第一中学附属西山区山海实验学校,办学规模54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以上学校均为公办性质。
四所优质学校如期交付使用后,将增加片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满足老百姓对高品质基础教育的需求。对于前卫片区,下一步,将加快配套学校、21号片区拥护中心学校还建学校等项目的建设步伐,按照引进优质品牌学校(园)合作办学模式,引进优质资源办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西山区名校融校取得的成效
西山区名校所办的分校发展势头良好,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经费投入加大,薄弱学校建校周期缩短,名校和分校的硬件条件都达到了较高标准;二是内涵发展明显,名校与分校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保障、学生交流互动等方面加强合作,初步建立了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三是所办分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声誉得到当地群众认可,探索出了缩小校际间、城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
在名校办分校的实践探索中,西山区积累了一些政策经验。首先,在区级层面,加大了区政府统筹调控力度,立足农村加大经费投入、调整资金投向、优化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疏解了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拓宽了推进郊区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衡化的思路。其次,加大了县区间的合作,较好地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让农村和薄弱地区的学校、教师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城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显著缩小,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优化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建立起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动机制。再次,在学校微观层面,加大了校际间的交流,通过输出名校的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提升了分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带动了我区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促进新城建设及城区人口疏解的作用,家长对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快学校新建、改扩建步伐,推进新建城区学校建设
切实把学校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学校所需规划选址和用地资源,保障教育建设的基本需要。在新区开发、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中,按照《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场地建设保护条例》《西山区教育资源整合和学校布局布点规划》,推进城中村改造中配套学校建设,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施修编,使配套学校与城市建设和回迁安置房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扩大主城区教育资源,优化完善城市教育资源结构,满足人民群众就学之需,为名校打造创造必要条件。
(二)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引领辐射作用,加强交流合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师资力量,名牌效应,通过优质学校扩建挖潜,推进盟校、分校、并校、建新校四种模式,实施“资源共享、名校带动”策略,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学目标。通过“并、增、切”等举措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做强薄弱学校,扩大优质学校办学规模。要加强与先进发达地区品牌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学,通过沟通交流、引进资源、引进人才、引进知识、引进技术,加以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平、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学校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以提高我区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保障,名校打造及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强化政府在人才培养上的主导作用,以政府投入为主,在培养、引进名师,打造名校方面给予政策、经费上的支撑。创立名师名校引进政策优势,增强地方吸引力,探索多种激励方式,进一步完善高级教育人才引进措施,以政策吸引人。
制定倾斜性政策,不断改善山区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学环境条件,继续提高山区教师待遇,鼓励及引导更多优秀教师走入山区学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制定名校评价、考核的管理办法,建立引进名校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区财政资金投入,用于保障名校的培养和引进,积极推进西山区“名校融校”工作的开展。
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社会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优质均衡教育体系。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昆明市西山区教育体育局
2020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