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昆明市西山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51号提案的答复
杨吉林委员:
您在政协昆明市西山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我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山整合各部门力量对辖区内团结、碧鸡、海口街道办事处发展相对滞后的19个社区居委会、96个居民小组的4723户16014人实施精准帮扶。经过多年、数轮扶贫开发,帮扶对象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公共服务及设施明显增加,基层组建设明显加强,群众对扶贫工作普遍感到满意。但应清楚意识到,我区整体扶贫开发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却还存在政策供给和配套、产业规划和特色发展、扶贫资源的统筹和整合、社会力量动员和参与、文化教育和贫困心理、公共服务和供给机制、扶贫开发考核和问责等方面亟待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委员提出了探索政策创新,完善贫困治理体系;实施土地流转新政,坚实扶贫开发基础;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深入展开扶贫;推进农业产业化,构建良性扶贫机制;发力文化扶贫,引领贫困人口坚定脱贫信心五个方面的建议。
二、办理情况
杨吉林委员提出的《关于构建我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建议》提案,与时俱进,紧紧结合中央、省、市、区扶贫工作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山区不断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完善组织架构,高位统筹推动。2015年以来,全区60家区级单位、377名科级以上领导挂包帮扶全覆盖,累计投入1.24亿元资金精准帮扶发展滞后的15个社区60个居民小组实现脱贫出列;区外选派21名驻村扶贫队员和192名结对帮扶干部、投入1.32亿元资金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工程等方面的资金缺口问题,在就业、社会力量等多方面来实施帮扶。
通过电话与委员沟通,向委员表明了我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坚持责任不变、力度不减、精准帮扶、重在巩固,以“防返贫、防新贫、稳脱贫、稳增收”为重点,持续落实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政策,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和质量。通过为贫困地区引进产业项目的方式,真正帮助贫困群众“甩穷根”、“去穷帽”,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下步,我局将继续按照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严则,继续在资金、就业、教育、医疗、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全方位实施帮扶,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昆明市西山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