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
西山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西山区全面全力多维度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全面领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紧扣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要求,贯彻落实《昆明市优化完善各县(市)区功能定位的报告》和《昆明市西山区发展战略规划—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2020-2030)》对西山区发展定位及发展要求,立足“十三五”开创“十四五”,依托“山水相依、景城一体”的自然资源禀赋,重点做好滇池草海和滇池西岸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发展思路,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通过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创新生态运营、引导生态消费、优化生态发展,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更具活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山水品质都市,助力西山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末,通过系列制度、政策和规划支撑引导,构建以核心文旅企业和优质景区为主导的西山区文旅产业链网,文化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时段全面的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拥有一批具备国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经典文旅IP,丰富的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便利的文旅项目投融资平台,完善的市场标准和市场监督体系,实现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的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将西山区打造成为: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先导区。通过西山区文旅融合先行先试,为全国文旅融合提供云南经验,对云南各地区文旅融合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分项目标
到2025年,构建健康、完善、高效的西山文旅融合发展体系,丰富文化旅游融合产品供给,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拓宽文旅融合投融资渠道,促进文化旅游服务体系融合。
构建西山区博物馆群落。串联西山区现有博物馆、陈列室、旧居、故居等,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存、红色遗址和民间藏品等资源,构建博物馆群落,深化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
创新创作一批演艺剧目。立足西山区本地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紧扣时代主题,以文艺精品创作为突破口,全面带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以文艺演出彰显西山区特色,让“旅游 演艺”的新模式成为文旅融合新业态的结合点,为西山区文旅工作“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培育、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融合重点项目。依托西山区现状旅游项目、文化项目和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结合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要求,深化融点识别,以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IP 、新媒体等“六新”为导向,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打造一批体验类型丰富文旅融合重点项目。
培育一批半山酒店,创新乡村民宿发展。结合“云南省加快推进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大力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新格局”的发展契机,择优培育一批半山酒店。以深化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民宿发展模式、丰富民宿产品供给、推动民宿集群发展。
健全智慧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西山区“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云品荟”内容建设,以西山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促进文化旅游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度结合,全面推动西山区文化旅游服务智慧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