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四举措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
为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工作,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重点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
一是完善基础信息管理,增强市场就业能力。依托区级、街道、社区三级职业介绍网络,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全区从用工信息的收集、管理、发布,失业人员的登记、求职、职业指导、信息查询,职业介绍、招聘会举办等各方面都做了统一规范,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整合全区信息资源,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职能。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9919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063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22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8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5%以内。
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全年开发58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374名困难就业人员上岗,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407.84万元。鼓励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灵活就业,为2724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917.8万元。
三是贯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积极促进就业创业。继续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贷款扶持创业,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2人2615万元;发放“贷免扶补”贷款99人858万;推荐小微企业贷款9户;创业园连同津桥学院创业基地合计在园项目46个,涉及农副产品、生物科技、设备研发生产、文化创意、租赁、商品销售、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创业园和基地累计带动就业771人,累计实现营业额共计15342.98万元,利润4086.27余万元,上缴税利总额72.13余万元。
四是组织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能力。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结合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介绍并指导就业困难人员选择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组织并推荐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不少于10天的创业培训。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00人、创业培训70人、国家目标外技能培训2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人),其他培训9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