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二五”信息科技建设规划
昆明市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信息化建设“十二五”科技规划
根据《西山区“十二·五”科技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结合我局自身实际,提出 “十二·五”科技信息建设规划。
一、 公务员、事业人员、人事人才管理:
人事人才网络化信息管理是我区人事管理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反映我区人事信息的关键,在我区经济和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否及时更新人事信息,快速准确统计我区人事信息,为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成为我局人事管理工作重中之重。为更快、更准确、更便捷的收集数据,必须把人事管理延伸我区各个工作部门和下属单位,开发我区人事人才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势在必行,经过过去几年的开发积累,我区人事管理初具雏形。
十二五区间,我们计划全面整合相关业务,把人事人才管理、机构编制管理、组织干部管理、在职在编财政供养人管理,整合到统一的信息系统里面,实现互联互通,共享人事信息数据,进一步提高在职在编人员的信息即时和准确性,实现无纸上报数据及即时更改变动信息,使我区干部管理、在职在编人员信息管理、机构编制和在职在编财政供养人口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快捷准确。
建设计划:
第一年,建设完善在职在编人员数据库,开发并部署人事信息管理端及区属部门客户端系统,需开发经费60万元,服务器、网络维护系信息统客户端共计200个维护经费9.8万元;
第二年,开发机构编制信息管理模块以及与人事信息数据库接口模块,需开发经费30万元;服务器、网络维护系信息统客户端共计300个维护经费9.8万元;
第三年,开发组织部干部管理信息管理模块以及与人事信息数据库接口模块,需开发经费30万元,服务器、网络维护系信息统客户端共计300个维护经费9.8万元;
第四年,开发财政在职在编人员管理信息管理模块以及与人事信息数据库接口模块,需开发经费30万元;服务器、网络维护系信息统客户端共计300个维护经费9.8万元;
第五年,根据需求变化开发完善并优化整个信息系统软件代码,需经费20万元;服务器、网络维护系信息统客户端共计300个客户端维护经费9.8万元;
二、 医保:
1.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整合
结合昆明市劳动和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建立统一的对外服务平台、统一的数据资源库和统一的社会保障IC卡,为社会保险共享信息资源,统一服务平台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与其他社会保险的整合;经办机构、便民服务窗口和社区使用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参保人提供服务,统一的数据资源库在各业务间共享为参保人提供便捷的信息,巩固社会保障IC卡成为劳动保障业务办理通用合法凭据。
2.进一步扩展信息系统服务
信息系统在现有的功能基础上,充实完善业务服务功能。例如配合医疗卫生等部门,构建医疗服务、民众健康、社会保障紧密结合的和谐服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利用统计分析的结果,高效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全民健康保障水平等等的业务功能;补充外围服务功能。形成一个收缴,支付,信息交换等全范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初步建立起网上征收支付,银行帐户代扣代交纳服务,财务数据电子化,信息交换网络化等丰富实用的外围服务。为卫生事业,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夯实基础。
3.挖掘和分析数据提供建设依据
充分挖掘医疗保险年形成的业务数据资源,建立数据模型,形成可靠的数据,进行细致的统计和分析,与相关单位或行业合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效益,为全市乃至全国金保工程决策和业务部门政策制定以及业务开展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依据。
4.完善信息系统服务安全体系
建立由网络远程支持、本系统内计算机人员支持和第三方服务公司支持的三级客户服务体系,定期巡检,提高信息系统可用性,缩短故障时间。建全多级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从前终端务办理到后台数据的全面安全防护,定期安全巡查,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5.针对性开展信息系统项目建设
随着社会保障业务工作的推进,继续开展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工作,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实施,避免重复投入,积极在薄弱和空白领域探索研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开拓高效率实用的建设项目。确保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稳步发展。
建设规划:
1、网络线路
现有10个社会保障所,71个社区作为医疗保险经办点,共81条VPDN线路在使用中,年租费为:150元/月×12月×81=145800元。
在城市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实现数去入村,当前正在建设35个,初装费:35×108元=3780元,年租费150元/月×12月×35=63000元。
中心光纤网络由于全面推广WEB程序使用,带宽要求较高,需要从2M扩展到10M,年租费约为20000元。
三项网络费用共计约每年24万元
2、配套硬件
在十二五期间涉及医保的个经办点工作岗位为社区116个、中心40个,使用的电脑等一些尚未配备,一些年久老化淘汰,将需要采购计算机约156台,每台约5000元,小计780000元;其他配套的单机ups电源156台每台约400元,小计62400元,打印机配备120台左右,每台约2000元小计240000元;二层交换机交换机2台,小计约6000元;服务器一台30000元。加上各种辅材共计112万元。
年维护费约硬件价格的5%约5.6万元。
三、综上所述,硬件投入约112万元;每年硬件维护约5.6万元,网络年组24万元,共计年维护运行费30万元左右。
三、 社保:
根据昆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昆明市地税局就储蓄扣缴社会保险费的工作安排,为更加方便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结合西山区实际情况,西山区社保局今年将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缴费申报核定工作放到社区,通过社区申报、银行扣缴的方式就近、就地申报缴纳养老保险费。整个流程:由申报人到所在社区申报后,在一定时间内由社区报送办事处的劳动保障所,保障所对所辖社区申报数据进行汇总后每月23日前报送到西山区社保局,社保局28号前报送地税局,地税局通知银行扣费。由于资金及技术等原因还未做到网上申报,社区、办事处在报送数据时只有来回跑。今后的五年中,将逐步完善全区70个社区工作站(客户端)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配备,研究、开发与全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接轨的业务软件(客户端),社区通过(客户端)社会保险申报系统管理软件直接申报缴费数据到所对应的社会保险系统业务平台,通过专线连接确保信息安全、完整的传递到主系统,信息发生错误时随即修改,通过信息交换缴费后可在社区查询到缴费情况、个人基本情况及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整体情况。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企业社会保险的核定工作也将逐步在社区开展,充分发挥社区平台前沿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建设。
1、养老保险业务实行社保局、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三级管理,业务网络延伸至社区。
2、每个社区配置养老保险业务专用电脑,社保局本局配置小型服务器及更换老旧电脑。
根据以上情况,共须网络建设及维护经费:70万元。
四、 就业:
1、“十二五”期间劳动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我局按照人力资源市场(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在原单机办理业务的上,对系统进行优化,建成了我局局域网络。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我局信息网络有三套系统:一是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办理失业保险、劳动就业服务等相关业务;二是西山区电子政务系统,区内相关部门信息文件传递;三是公用网络系统,作为信息公开,信息查阅,及无专网部门间信息文件的传送。
2、“十二五”期间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目标:
按照省、市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规划要求,依托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昆明市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把网络建设延伸到每一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实现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化,方便人民群众就近、就便办理劳动就业各项业务。
3、“十二五”期间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经费测算:
按照“十二五”劳动就业网络建设发展的需求,为配合省、市完善劳动就业信息系统,需要投入建设经费约100万元。该经费主要用于全区70个社区、10个街道办事处和区级网络中心更新购置设备、软件和网络系统日常使用维护及安全运行。
五、农保: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险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离不开农村社会保险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就目前而言,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使用的是官渡区农保中心业务人员2005年开发的单机版信息系统(业务操作软件),虽已能基本满足目前业务操作和信息查询的要求,但以社会保险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来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我中心开展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已实现了全市的数据集中,但网络没有延伸至各街道办事处(镇)、社区,也未实现与保险费用代收银行的网络信息对接,存在着参保申报、缴费核定、信息查询等业务工作不能延伸至各街道办事处(镇)、社区办理的情况,同时也存在着保险费用征收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的困难。
农村社会保险十二五规划
1、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现原农村社会保险网络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实现系统联网和数据集中。
2、搭建各街道办事处(镇)、社区农村社会保险网络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农村社会保险参保申报 、缴费核定、信息查询等业务均能在基层办理,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群众。
3、积极取得财政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实现与保险费用代收银行的系统联网,开辟畅通地保险费用信息传输渠道。
4、经费测算:按照“十二五”农保网络建设发展的需求,为配合省、市完善农保信息系统,需要投入建设经费约50万元。该经费主要用于全区70个社区、10个街道办事处和区级网络中心更新购置设备、软件和网络系统日常使用维护及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