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发展

西山区“六个一”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

[作者:西山区区委改革办 发布时间:2022-08-09 10:28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西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区情实际,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

一、 夯实一个堡垒

一是从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思想,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稳步提升,建强红色堡垒。对基层党组织实施动态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5+X主题党日”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实现教育常态化、组织制度规范化、党员活动多样化、队伍建设标准化的“四化”建设,深入激活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发挥党员红色力量。

二是持续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三双”工作,积极引导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充分撬动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聚焦西山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民生工作核心内涵,发挥“1+9+X”网格化治理效能,稳固在职党员“三双”工作支撑点,以四级网格党建指导员+卫生防疫人员+社会“X力量”的“1+1+1”组队模式,走家入户访民情,筑牢西山基层卫生医疗防疫网格堡垒,延伸激活群众“院坝”五级网格。截至目前,西山区“三双”工作共计报道党员32315名、党组织493个、发布活动397次、累计服务时长7645.09小时。

二、 打造一支队伍

一是通过政府、高校、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三方通力合作,探索“政-校-社”合作模式,激发社会创新“源动力”,发掘和培育社会治理创新专业人才,创新工作思路、赋能社区治理。深入构建社会治理协同体系,组建了一个由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云南大学等28名跨专业、多领域的综合性西山基层治理专家智库,为复合型专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逐步建立“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共促西山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二是为进一步固牢基层治理工作根基、增强基层干部业务能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思维、强化民生工作攻坚硬实力,明确了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是辖区社会治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是基层社会建设的“扛旗手”和“排头兵”。西山区社会建设紧抓人才培育工作,组织街道、社区干部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专家等60人赴成都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及做法,以“学习+实地考察+研讨”的方式,引导街道及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找准社会建设工作方向,逐步推动基层工作者工作思维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打造一支西山本土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

三、 活用一张网格

一是活用网格化治理机制,每个街道以一个社区作为“1+9+X”网格化治理试点,持续探索独具西山特色的网格化治理方法和路径。深入落实四级网格长点评机制,让网格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截至2022年1月1日,全区10个街道及西山景区管理局共召开二级网格长点评会78次;三级网格长点评会1746次;四级网格长点评会10813次,累计解决问题10792个。解决了马街街道普坪社区与碧鸡街道赤甲社区管辖范围划分问题及团结街道浑团公路路面破损和沉降问题,推动海口街道中桃公路移交及维修管养问题处理。

二是扩展网格化治理宽度,印发《西山区“书记领航”项目暨深入开展环滇池党建长廊品牌提升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群众“共保、共防、共治、共建、共享”爱滇池保护滇池的生态共识,结合河长制“双提升”工作,以环滇沿线社区“1+9+X”四级网格为抓手,推行“党员中心户+群众户”的党群保护滇池的共建共享责任制,编织了一张由82名党员、353名群众组成的滇池“保护网”。

四、 补齐一块短板

西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理念,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结合上年度《昆明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报告(2020)》相关内容,印发《西山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运用工作方案》,剖析指数内核、细化责任落实,提醒各相关单位预先建立指数化运行工作方案,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功能定位、补短板强弱项、找准发展路径、明确发展举措、践行“服务”基层理念,不断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模式,提升西山服务效能。坚持创新发展路径,以创新思维融合西山实际,破解条块治理“碎片化”问题、完善城乡治理一体化等功能,以西山功能活力推动昆明功能效用,争取在昆明市第一板块处于领先位置。

五、 创新一片亮点

一是绷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弦,于2021年11月全面启动“反电诈、戴头盔”安全护卫专项行动,创新制定专项行动“十进”工作法,统筹全区各相关责任单位、街道全力推动专项行动进支部、进机关、进社区、进楼宇、进学校、进市场、进商超、进家庭、进企业、进医院,全方位构筑“打、防、管、控”安全防御体系,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织紧织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护网。

二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群众关心什么,西山就“盯住”什么,针对碧鸡广场噪音扰民难题,创新运用社会治理手段,开出“四共药方”,深入聚焦“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四个维度,充分挖掘居民群众的力量,构建多元力量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由单一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转变,由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向社会自治、社会互助等多元方式转变。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精细化治理,搭建群众自治“舞台”,让政府从“台前”转向“幕后”,让政府“包办”转向群众自治。治好困扰周边居民群众多年“心病”的同时,也改善了广场活动氛围,提高了周边人居环境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全区“1+9+X”网格化治理模式为依托,马街北路社区构建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党员网格长——普通网格员”工作体系,明确网格员“责任田”,积极开展四级网格化治理点评工作,落细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机制,建立“一院一堂、一事一议”制度,创新搭建网格“院坝会”协商平台,问题群众议、党群共参与,在城中村未启动整体改造前,有效破解社区“脏乱差”难题。解决了歇脚亭改造、碳素厂楼顶蓄水池清洗和商投局院坝排水沟清污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网格化治理西山样板。

围绕碧鸡广场治理及马街北路社区“党建+网格”治理经验的文章被民政部《社区》杂志刊发。

六、 肩负一方平安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市、区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关于细化完善西山区全员核酸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以及相关会议安排,下发《关于细化完善西山区网格化治理全员核酸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依托西山区已划分的492个四级网格,划定五级网格数量并摸清网格内全员人口底数和特殊人群情况,明确“五级包保”“五级治理”责任人及各级、各专项工作负责人,精准到街道村(社区)、到人,组建了一支4453人的“楼栋长”、“十户长”队伍,以网格治理体系为抓手,积极配合社区人员排查、群众动员、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建立街道—社区(村)—网络—采样点—转运机构—核酸检测机构等一一对应的核酸筛查网络管理体系。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先试先行的思路,将区级、街道、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信访接待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四中心”进行融合,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实平台、完善机制、统一流程,形成“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模式,将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化解、重大风险防控落到实处,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积“小平安”为“大平安” ,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山。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秀苑路188号 联系电话:0871-68220925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0871-63579017 昆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

备案号:滇ICP备1901165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215号 网站标识:5301120004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版权所有

微信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