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发展

西山区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放权赋能 探索构建完善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

[作者:西山区区委改革办 发布时间:2022-06-29 14:55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2020年底,西山区被列为云南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6个试点县区之一。西山区以体制改革为重点,在金碧、棕树营街道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一体化、双引擎、三驱动”基层治理改革新模式,以“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为抓手推进改革试点,着力破解基层“权小责大”以及区级部门和街道间职责分工模糊等难题,逐步实现权责在基层明晰、资源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集中、问题在基层解决。

一、 主要做法

(一)“一体化”布局,建立分工协作工作体系

始终坚持党的统领、整体性思维、一体化布局,制定印发《西山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任务清单》《西山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部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为双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及试点40条改革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成立“2个机构”,梳理“2张赋权清单”、建立完善“3大支撑体系”为着力点,构建了区级领导牵头,街道为主体,区委改革办、区委编办、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局等相关区级部门协同推进的“一体化”改革试点责任体系。

(二)“双引擎”激活,持续向基层放权赋能

一是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一方面优化完善街道机构职能体系。在试点街道增设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整合试点街道原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与街道综合执法队的机构、职责、人员编制,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采取“减上补下”等方式,机构改革后,为街道核增各类编制100余名。在试点工作中,从区级部门跨层级调剂事业编制32名、编外辅助人员52名到街道;督促鼓励区级局部超编单位公务员向街道流动,2021年向基层流动11人。

二是权力向基层集中。一方面厘清上下权责关系。出台《西山区街道职责准入制度(试行)》,明确职责下放程序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社区工作准入事项范围、权责和管理等内容进行规范。另一方面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把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相关37项审批服务事项赋予街道行使。报请省政府批复同意,将347项行政处罚及相关联事项相对集中到街道行使。由区级部门牵头签订赋权事项划转备忘录,明确细化权责边界。

(三)“三体系”驱动,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是建立“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由区级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业务指导、街道集中办理、社区协同办理,“线上+线下”结合,街道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推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二是构建“多网合一”基层治理体系。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依托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全区共划分11个二级网格,111个三级网格,425个四级网格。探索建立“1+9+X”融合治理模式,将党员、城管、片警等“九大员”治理力量点对点划分到居民区,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发动起来,强化街道区域内执法工作的统筹力度。

三是完善“一中心多平台”指挥体系。依托综治中心构建“一中心多平台”工作格局,优化整合网格化监督指挥分中心、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等政务资源接入指挥平台,各类数据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交换共享。建立综治中心与同级行政服务中心、“12345”市长服务热线的衔接联动,对收集受理的民生诉求及服务事项进行分流处理。

二、 取得成效

(一)建立“四办四通”机制,审批服务利企便民

一是“一站办理”,打通信息壁垒。审批服务事项同步进驻云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和街道“综合窗口”,强化与相关部门间联动,破除信息壁垒、条块分割,缩短审批整体时间,实现了简单事项“即时办”,联办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章多效”。2021年,金碧、棕树营街道办理各类业务32971件,同比增长118%。

二是“流动办理”,互通楼宇企业。在楼宇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流动服务窗口,针对企业及其职工涉及的创业登记、社会保障等18项常见事项提供接件办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助推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

三是“帮助办理”,联通居民群众。结合“党建引领、街社吹哨”工作机制,建立“难题会商”制度,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审批难题由街道吹哨,相关部门会商解决;对部分街道无权限办理的事项,探索全程帮办代办,2021年,试点街道帮办1048件,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上门代办19件。

四是“延时办理”,畅通全时服务。实行“5+X”轮休工作制度,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在人才公园建立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自助专区,畅通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填补了办公时间外的服务盲点。

(二)坚持“宽严相济”原则,基层执法提速增效

一是“一支队伍+部门联动”,基层执法“有力度”。执法人员100%持证上岗,全面推行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建立街道统一指挥协调机制,统筹市场监管、公安等专业执法部门力量,加强执法协调,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

二是“一个网格+智慧治理”,基层执法“加速度”。依托“1+9+X”融合治理模式,依托网格开展日常检查执法,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协调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2021年,网格员自行处置共享单车乱停放等较轻微案件7.8万余件,同比增长26.38%;开展日常消防安全等检查及服务群众3538次,同比增长92.28%。通过智慧西山综合系统上报案件分类督办,2021年,全区共计处置网格案件49.18万件,同比增长35.71%。

三是“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基层执法“有温度”。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与行政审批间事项流转制度,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涉及行政审批服务相关事项,由街道部门间内部流转加速办理;探索在海伦堡中央广场等地设置便民服务集中点,引导流动摊贩集中规范经营,同时在集中经营点引进对口帮扶地农副产品,缓解了“路边摊”影响通行的突出矛盾,又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  

(三)着力“挖潜盘活”增效,探索形成“西山经验”

一是“冻结编制”盘活优化。根据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一部署,自2019年以来,全区涉改领域编制锁定冻结,人员“只出不进”,执法队伍无新力量补充,老龄化严重。通过推进试点工作,积极向省、市委编办争取,将区级相关部门编制下划街道,盘活锁定的编制,破解了“无编可用”和“有编不能用”的矛盾难题。

二是“基层活力”充分激发。创新管理方式,打破人员身份和编制限制,将试点街道原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参公管理人员下划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人员交由街道统一调配、管理和考核,增加1名兼职副主任职数负责执法工作,保障街道执法工作有序衔接。规范“属地管理”,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是“西山经验”获肯定推广。中央编办《中国机构编制》杂志、省委编办《云南机构编制》专刊对西山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经验文章进行了刊载。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专题宣传西山区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工作经验做法。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等10余家媒体对西山区推进改革试点相关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西山经验”得到宣传肯定和推广。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秀苑路188号 联系电话:0871-68220925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0871-63579017 昆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

备案号:滇ICP备1901165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215号 网站标识:5301120004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 昆明市西山区政府 版权所有

微信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