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三安工程”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西山区区委改革办 发布时间:2022-04-12 14:49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西山区着力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社工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实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大工程,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服务基层的社工人才队伍,全区共有各类社会工作者4067人,培养专业持证社工502人,在城乡社区治理、专业公共服务等社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筑巢引凤,“安身”工程让社工人才引得进
一是面向高校引才。西山区开通社工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整合高校资源,订单式培养社工人才,各社工站与社会组织建立社校合作,直接招聘专业社工人才参加实习或工作,40多个社工站和30多家社工机构普遍设置了实习岗位,让社工人才实现踏出校门,走入社区。
二是面向社会招才。西山区畅通招聘渠道,残联、社工委、退役军人管理局等部门设置社工岗位,社区设置400余个专职工作者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先招聘专业社工人才,持续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的专业社工比例,平均每个社区持证社工达2至3人,有力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是立足本土育才。搭建人才服务和培养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提升打造西山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提供社会组织从注册成立到承接项目的全过程指导,社工人才培养、督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搭建专家支持平台,成立西山区“向荣专家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和专业培训,为西山区社区治理和社工人才以伍建设出谋划策,先后培育省、市知名的春熙、壹欣、向阳花等社区服务类专业社会组织32家,引入连心、恩派、明心等知名社会组织5家。
二、 强筋健骨,“安心”工程让社工人才留得住
一是建立三级社工站平台。构建“1+10+X”社工站服务架构,建立1个区级社工总站,建立10个街道社工站,逐步建立社区社工服务点,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由专业社工驻站开展服务,建立起人才培养、资源整合、专业服务的平台。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出台《西山区关于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补贴的实施办法(试行)》,给予持证社工初级每月200元、中级每月300元的职业资格补贴,引导鼓励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目前全区领取补贴的社区干部达251人。每年举办社工周宣传活动,评选展播优秀社工及社工故事,提升一线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吸引了一批优质社工机构落户西山区。
三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开展“西山增能团”系列活动,以考前培训、实务学习、督导支持、选优送培、主题沙龙、社工讲堂等方式,2021年累计为一线社工提供专业培训20余场,连续6年举办社工资格证考前培训班,参训学员达5000余人次。建立社工人才日常培训教育制度,依托社工总站,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每个月至少2次开展专题社工培训,不断提升全区社工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 搭建平台,“安业”工程让社工人才干得好
一是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组建200余人“专业社工应急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主战场,下沉到各社区,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防疫宣传、心理辅导等工作,大大缓解街道、社区抗疫压力。开展“口罩送到你身边”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街面巡查劝导、宣传,累计发放成人口罩21450个,儿童口罩1900个。
二是创新开展“五社联动”项目。实施“三社联动”社区治理项目115个,累计服务70余万人次。启动西山区第一批“五社联动”社区治理项目53个、民政领域政府购买项目社会组织服务项目10个,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941个,通过专业引领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是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围绕社区治理中服务力量专业化程度不够的短板,引导各社会组织向社区提供涵盖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障康复、困境人群、志愿服务、社区微改造等多领域的专业服务,40多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社区治理一线,有效推动社区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累计撬动辖区内外企业、居民群众等社会资金近500万元,培育和发动社区志愿者4万余人,为社区治理提供丰富的公益慈善资源保障和志愿者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