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圆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家级试点工作
[作者:西山区区委改革办 发布时间:2018-06-28 11:04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2014年,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4〕66号)要求,西山区被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开始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至2017年,三年的试点工作已全面结束。三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紧紧围绕培训、认定、扶持三方面开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培训:2014—2017年,西山区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39人,完成计划任务数950人的119.9%。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70人、生产经营型602人、专业技能型250人、社会服务型117人。
认定:制定出台了《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西山区人民政府公告 2017年第2号),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63人,其中:高级4人、中级63人、初级796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3个:昆明完莓草莓种植协会、昆明团谷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富善草莓种植协会。
扶持:制定了《西山区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实施方案》(西农林〔2017〕159号),按“自愿申报,逐级审核”的原则,2017年,对符合条件的41名新型职业农民核发贷款贴息补助60130.16元。
二、 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西山区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实施方案》(西政办通〔2016〕41号),成立了以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区属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整合街道办事处力量,形成了区、部门、街道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抓实做细,保证试点质量
1. 对培训对象进行详实摸底调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库。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工人、村级社会化服务人员6大对象作为培育重点。
2. 通过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区内培训与外出学习相配套、集中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统一的方式,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3.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训。三年来,西山区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特色,确定了团结肉羊、六岔路蜜蜂、白鱼口黄梨、妥吉蔬菜、蔡家韭菜、半天臼西兰花、优质草莓、矮化苹果8个产业培育类别。开办了21期培训班,培训时间275天,参培人员1139人,共安排课程14个,对所有课程进行分科考试。运用“教室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农业专家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 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构建个性化培训服务体系。制定了《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考试考核管理规范》等制度,根据农事活动,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5. 建立技术指导团队,形成长效服务机制。组建以农大教授、省(市)农科院专家、市、区农技推广人员为主体,乡村能人为补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技术指导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后续跟踪服务。
6. 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打造新型职业农民服务平台。依据我区产业布局和学员主要来源,顺应务农农民学习规律特点和生产生活实际,以方便农民、贴近生产、能带动、可推广为原则,通过申报评审,确定昆明完莓草莓种植协会、富善草莓种植协会、昆明团谷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三、 取得的成效
(一)培育模式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13368”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即以一个班1个工作方案为抓手,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3个机制为保障,依托完莓草莓种植协会、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富善草莓种植协会3个实训平台,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工人、村级社会化服务人员6大对象作为培育重点,围绕韭菜、西兰花、白菜、草莓、苹果、黄梨、奶山羊、蜜蜂8个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二)实现了技能到职业的提升。通过摸底调查遴选培育对象,把具有一定种养殖规模大户、合作社带头人作为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育,提升了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品质、构建品牌文化、延长产业链、规模化经营,通过培训、认定、扶持,让其发展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技能到职业的提升。
(三)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西山区除了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实训交流外,还安排农业产业扶持资金264.31万元对达到相关技术标准、通过检查验收的种植户进行补助。通过培训扶持,在团结片区引进4个苹果新品种,新建苹果种植基地1000亩,预计亩产值达3万元,每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在海口白鱼口、碧鸡富善、团结雨花等社区引进7个草莓新品种,推广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738亩,2017年,实现亩产值2.12万元。帮助海口、碧鸡、团结三个涉农街道的新型职业农民建成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4804亩、优质草莓种植示范基地1761.7亩、优质黄梨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685亩,带动1400余户种植户增收致富。
(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碧鸡西华社区的杨绍明租用小组荒山37亩种植草莓、甜柿,年收入31.75万元;团结龙潭社区的李永富,租用农户耕地82亩种植草莓、西瓜,年收入98万元;团结和平社区的魏家有,租用农户耕地100亩种植草莓、鲜切花年收入达90万元左右;海口的董洪承包土地100亩种植草莓,成立了昆明完莓草莓种植协会,从成都双流引进优质种苗,全程实行生态管理,其种植的草莓在2016年云南省首届草莓产业发展研讨会暨西山区草莓文化节上参加品评,一个获得金奖,一个获得银奖,1/4的产品通过物流销往成都、深圳,3/4的产品通过消费者入园采摘鲜销,年产值200万元左右;海口白鱼社区的张秋养殖奶山羊245只,牵头组织养殖户成立了润祥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工制作销售乳饼、鲜奶、酸奶,年产值25万元。他们聘请了很多当地的农户加入到自己的种植园,既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吸引更多人留在农村发展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作为昆明市唯一1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摸索总结形成了西山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试点工作于2017年全面结束,现已转入常态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试点取得的经验和做法,继续推广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增添助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