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试点无人管理老旧小区“街区式准物业”管理模式
[作者:西山区区委改革办 发布时间:2018-01-05 16:52 来源:昆明西山]
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政府、社区、居民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城市管理的短板。近期,西山区结合创建全面文明城市,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在永昌街道永兴路社区试点实施“街区式准物业”管理模式,积极为我市破解无人管理老旧小区难题积累经验。
永兴路社区地处西山区永昌街道北端,东靠华昌路,南到永昌路,北邻环城南路,占地面积0.2平方公里,辖区共有住户 2803户,常住人口 8350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老住宅小区。目前主要以院坝为单元实施单位自管、社区代管模式,未引进现代物业管理制度,未形成有效、有序的物业管理体系,且暂不具备旧城改造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居民区配套不全,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但随着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居民需求不断增长,这一模式下街道和社区人员工作量剧增、公共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与日俱增,居民难以形成“花钱买服务”的意识,对政府及公共财政产生了严重依赖,出现了“投入越大,需求越大”现象,也引起了对公共财政分配不均的质疑。
为切实解决好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西山区积极探索无人管理老旧小区“街区式准物业”管理模式,即对常规物业服务做减法,有基本的保洁、绿化和安全,把物业费降下来,让居民“花钱买服务”。目前该模式已在永兴路16号院顺利实施“微改造”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试验。永兴路16号院,有居民680户,“微改造”后对小区提供门卫及绿化管养、院坝保洁服务,已有530户交纳了服务费用,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院内环境卫生、生活秩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居民“花钱买服务”的意识逐步深入。
下一步,西山区将在永昌街道整个永兴路社区试点实施“街区式准物业”模式,即:以“财政补贴、街道主导、市场运作、社区监督、居民参与”“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按照同时整治管理、同时宣传实施、同时服务收费“三同时”的工作要求,推进无人管理老旧小区“街区式准物业”工作,逐步开发开放“街区”中的商业资源赋予物业公司,并建立商业收入公共资金池,贴补物业公司运营成本,待居民养成“花钱卖服务”习惯和物业公司实现收支平衡后,政府及公共财政逐步退出。具体工作思路是:
——划定街区范围。选择建设年代较早、规划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的旧城区(老旧小区),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前提下选定建筑面积在十万平方米左右、道路交通宜划分、有相对独立性的区域划定为一个“街区”,作为独立的物业单元。
——科学规划建设。根据其现有条件投入少量资金(可由政府投入或引入物业企业共同投入)进行微改造,对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卡点布设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
——测算物业服务标准和费用。请专业机构进行经济测算确定基本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在此标准上对部分服务内容和收费进行“减法”(形成有别于标准物业服务的“准物业”服务内容),降低物业管理成本(将住宅物业管理费降至0.4元/㎡左右,商业设施管理费用降至1.2元/㎡左右)。
——引入物业企业。由街道办事处牵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对“街区”进行管理。政府将该“街区”内的公共部分市政设施维护、保洁、绿化管养等职责委托该物业公司,将此类支出拨付到物业公司(需建立相关考核机制确保管理效果),对物业公司进行补贴。
——建立评级机制。由社区牵头组建业主委员会或居民代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对物业公司服务质量进行考评,并建立相应“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