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改革快报(2015)第三十五期 西山区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力促矫正对象融入社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6 00:00 来源:]
西山区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力促矫正对象融入社会
2009年,经中央政法委批准,“两院两部”在全国正式启动社区矫正试行工作。西山区及时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在各社区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以劳务派遣形式分批招录30名社区矫正工作者,确保有专职机构和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487人,解除社区矫正人员193人,现有在册社区矫正人员共有294人,其中:被判处缓刑的242人,被裁定假释的21人,被暂予监外执行的30人,管制1人。主要做法:
一、强化三个保障,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实施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印发《西山区社区矫正工作例会制度》、《西山区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西山区社区矫正工作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西山区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制度》等文件,建立了系统的社区矫正管理、业务及协作机制。同时,实行“五个统一”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即:“统一社区矫正法律文书、统一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统一社区矫正监管制度、统一社区矫正档案管理、统一社区矫正执法管理办法”。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均实现了司法所长实职副科配备,并通过多种方式充实工作力量,工作人员由原来的17人增加到22人;2012年,成立“西山区专职社区矫正队伍”,成员由244名擅长社会工作、群众工作、通晓法律的社会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组成;以劳务派遣形式分批招录30名社区矫正工作辅助人员,充实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将社区矫正经费(约120万元/年)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到位。2012年,西山区建成社区矫正信息监控系统,为130名社区矫正对象配备定位终端,目前运行费用约15万元/年纳入全区科技项目申报计划予以保障。
二、矫正方法多样化,让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
一是建立手机联络平台,定期发布法律常识、时事政策、就业指导信息等,实现与社区矫正人员有效互动交流。二是促成矫正人员变身法制宣传员,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宣传时点,组织社区矫正人员走上街头参与普法宣传,让其由违法者变为普法者。三是组织社区矫正人员成立环保志愿小组、交通协管志愿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帮助修复社会关系,促使其尽快融入社会生活。四是探索心理矫正模式。成立西山区社区矫正心灵之家(即“西山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室”),聘请28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通过开设定期心理课堂、社区矫正心理咨询“阳光热线”等,为更好矫正社区矫正人员违法犯罪心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提供有效帮助。五是依托昆明驰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在全市率先建成集“社会适应指导、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和临时安置”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安置基地——“云岭阳光驿站”,累计安置就业1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