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改革快报(2015)第五十期 西山区探索“四合一”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6 00:00 来源:]
西山区探索“四合一”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
面对人员多样、需求多样、矛盾多样的实际,西山区马街街道马街社区党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突破以社区为中心的单一化、行政化的管理服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党委发动、党员带动、社会联动、居民互动的“四合一”社区治理模式,使社区的管理主体实现社区、党员、群众、社会力量“四合一”,管理方式实现行政主导、党员引领、居民自治、资源整合“四合一”,服务对象实现原住居民、新市民、流动人口、困难群体“四合一”,有效提升了村改居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管理服务主体“四合一”。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了社区、党员、社会力量、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四合一”社区治理格局,推动社区党委由社区管理服务的包办者向指导者、组织者、推动者转变。牵头成立由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对社区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和集体收益的分配支出实行自主管理,社区党委以监督指导的角色出现。建立社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整合辖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管理。与区级机关单位进行结对共建,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共同帮助社区居民圆“微心愿”,解决了社区人力不足、资源有限的难题。联合社区商铺、保洁人员等,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解决了社区环境差的问题。联合辖区派出所、民警、居民,通过建立治安联防联管机制,解决了社区治安差问题。依托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社区志愿者力量,将社区划分为5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制度,实行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定期到责任网格中收集民情、解决民忧、帮助民难。
管理服务方式“四合一”。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公信力强、资源集约等优势,构建了以行政主导为重点,党员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协同参与的“四合一”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将每月的20日定为“党员学习日”,党委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到居民小组开展学习,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增强了党员干部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党委的主导下,提升改造了辖区幼儿园,对社区老旧房屋、道路和排水设施进行了修缮,为社区安装上了路灯,居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每年将集体资产收益中的300多万元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水电道路维修、困难群众慰问等。定期对社区党务、政务、居务事项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居民代表大会、述职评议会等方式,邀请群众为社区工作建言献策、评价打分。牵头组建社区纠纷调解、水电维修、治安巡逻、卫生整治等服务队伍,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营造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管理服务对象“四合一”。牢固树立“为了全部居民、全部为了居民”的理念,将原住居民、失地农民、新入住居民、流动人口一并纳入服务范围,构建了以“一站式”为民服务站为依托,基础服务+针对服务的配套服务体系。投资21万元打造了社区为民服务站,将社会保障、人口计生、证件办理等基本服务整合进站,社区所有居民均可以享受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社区班子成员带章入站值班,做到了群众大小事务一站清。针对原住居民,在每年分配3000多元集体资产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开办就业创业培训班、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想方设法为其增收致富。针对流动人口多的问题,在服务站专门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窗口,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手册》,为流动人口提供婚育证明、房屋出租等服务。针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体,实行“四必到”制度,节日假日必到、家庭困难必到、邻里纠纷必到、重大事项必到。针对辖区不同居民群众之间融入不够的问题,借力文化建设这一载体,通过设立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组建花灯、歌舞、合唱等文艺队伍开展文艺演出等方式,为居民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融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