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供电局机械化、智能化工程的“十八般武艺”
[作者:西山区科技工信局 发布时间:2024-11-27 10:02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编辑:曹文 审核:李志刚 终审:杜卫霄
昆明西山供电局机械化、智能化工程的“十八般武艺”
11月14日,在昆明西山区云龙大村1号台区新建工程现场,昆明西山供电局在省内首次运用第三代“发电车准同期无感接入装置”,开展低压发电车接入作业,填补了云南地区低压同期并网技术的空白。
据悉,该装置接在配变与发电车之间,通过准同期算法及远程控制功能,实现一键自动检同期、远程自动分合断路器,在接入、退出低压发电车转供过程中确保用户“零闪停”“零感知”。
该装置的应用是昆明西山供电局云龙大村1号台区新建工程机械化施工、智能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该项目为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机械化施工示范项目,也是南网首座大型全规模预装式智能化零碳配电房。该项目全过程通过机械化施工、智能化预舱式零碳配电房建设、QS质量安全控制、政企协同、诗意基建等“十八般武艺”,解决云龙大村726户集中搬迁安置居民正式用电问题,打造配网新基建建设示范。
机械化施工实现高效建设
在施工现场,钻孔立杆一体机、低压绝缘斗臂车、切割机、挖机和吊车等机械设备各司其职,形成高效的流水线立杆作业模式。
项目施工团队设立4个机械化小组:第一组完成0.4kV架空线绝缘包裹;第二组切割混凝土路面并开挖杆洞;第三组高效完成杆塔基础开挖与立杆;第四组通过吊车完成电杆组立。
“以前组立一基杆需要3小时,现在仅需30分钟,这种机械化施工方式让效率成倍提升。”昆明西山供电局副总经理叶亮说道。
该项目机械化使用率大于90%,大幅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还将杆塔组立工期从30天缩短至10天;电缆施工采用“搭积木”式预制排管敷设,10天内完成任务,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此外,配电房建设通过模块化组件快速拼装,节省了2个月的土建时间,仅3天即完成现场吊装,整体工期节省67%。机械化施工方式不仅优化了效率,还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70%,全程实现“零事故”;同时避免了人工作业的差异性,工程WHS合格率达到100%,提升了工程质量。
智能化预舱式零碳配电房赋能电网升级
“在可研和施工图阶段,我们详细对比了传统配电房与新型预装式配电房的建设方式,发现传统配电房建设耗时长、工序复杂,占地面积大且施工噪音和粉尘对周边影响显著,施工质量也会受到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昆明西山供电局副总经理叶亮说道。
对此,昆明西山供电局将35千伏预舱式变电站的建设经验引入10千伏电压等级,打造了南网首座大型全规模智能化预舱式配电房,将35千伏预舱式变电站“小、快、精、省、活”的特点集于一身。
占地面积减少40%,高效利用有限空间;土建成本降低50%,显著节约了项目投资;仅需8天便可完工,缩短了84%的工期。设备高精度生产组装,“一键打包”交付,确保建设质量达到高标准。
此外,预舱式设计具备整体迁改的灵活性,能够快速响应复杂地形或负荷增长的需求。通过合理的设备布置和紧凑布局,预舱式配电房构建了高效、安全的配电网架构,同时提供灵活的应急和扩容选项。
配电房通过加装物联网传感器、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对光伏储能、电网调度的全程智能化管理,构建低电压用户和设备故障的实时监测场景,显著提升配电网安全性和运维效率。
配电房设有光伏发电区域,安装了高效单晶硅光伏板和磷酸铁锂电池,每年可发电7200千瓦时,减少7.14吨碳排放,实现自发自用的清洁能源供应。
干燥空气替代SF6气体减少碳排放、超静音高效变压器降低综合损耗、采用复合隔热板和光伏隔热设计实现节能降温、自动通风控制保持舱内温度稳定……这些零碳化创新技术让预制配电房实现每年-0.99吨的碳排放,相较于传统配电房的年碳排放9.575吨,真正实现了碳负排放。
“QS质量信得过”保障工程品质
“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西山供电局延续2023年网公司优质工程创建经验,按照‘QS质量信得过’标准,设置了37个工艺控制点,实现‘完工即交付’。”昆明西山供电局副总经理叶亮表示。
全流程质量管控确保了工程WHS合格率达到100%,为南网电网工程树立了高质量建设的标杆。
政企协同担当民生责任
“我们云龙社区的4个村共720余户居民,为了支持海口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整村搬迁到现在的云龙新村安置。村子搬迁以后使用的是临时施工用电,电力安全得不到保障,电费也比较高,村民对一户一表改造的需求很大。”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云龙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毕顺取说道。
针对临时施工用电容量不足、高低压线路混乱、三线附挂等问题,昆明西山供电局深化政企协同,致力于改善农村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协同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现场勘察,对地形地貌、居民分布以及基础设施现状进行细致调研。
项目团队制定出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与社区小组紧密联系,设立协同督办机制,确保项目在各个环节的落实无缝衔接,推动项目的高效实施。
诗意基建传承文化记忆
云龙新村所在的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是云南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第一架光学仪器、第一挺机枪和云南第一袋水泥,承载了云南工业化发展的辉煌历程。昆明西山供电局在预舱式配电房外墙设计中融入了这些工业文化符号,通过石龙坝水电站、望远镜、机枪和水泥等图案致敬海口的历史记忆。
外墙工艺采用冲孔铝板烤漆技术,结合防潮、阻燃等特性,凸显了文化符号的立体感和现代感。同时,昆明西山供电局为配电房量身打造了主题歌《海口之歌》,以音乐形式传递海口片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座配电房不仅是现代电力技术的成果,更是工业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传承历史的同时,为未来注入新的动力。
下一步,昆明西山供电局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政企协同,通过高质量基建助力美丽乡村高质量建设,形成一系列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