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街道“三步走”工作法全面推动“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
[作者:李莹 发布时间:2024-10-26 18:10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编辑:李莹 审核:张曼 刘一菡 终审:胡涛 鄢意镜
为有效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稳步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永昌街道按照市、区委政法委全面推行“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工作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求,突出源头治理,聚集“六类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创新工作模式,通过“三步走”工作法,确保“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工作走深走实。
党建引领“正步走”
强化组织推动深入有力
永昌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在街道党工委组织领导下,将“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工作纳入街道重点工作任务,制定《永昌街道综治中心推行“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工作方案》,成立“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指挥部。
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政法委员以及永昌派出所所长共同担任双指挥长,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永昌派出所副所长、金牛派出所副所长、前卫派出所副所长、街道各办、中心负责人、街道妇联负责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永昌行政执法中队负责人,永昌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辖区16个社区党委、(总)支部书记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按照“周研判、月会商、季分析”工作要求,熟练掌握“六类风险隐患”发现登记、风险评估、分流交办、分类调处等实体化运行各关键环节和整体流程。强化“统筹调度”“资源整合”“协调督办”的功能导向,及时发现、处置、跟踪基层治理难点痛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队伍保障“跑步走”
全量梳理“六类风险隐患”信息线索
街道以“2+3(1)+N”实体化运行机制为抓手,持续强化网格化服务中心建设,根据民警进网格、调解进社区,形成以“网格员+”为主力军的矛盾排查化解队伍,积极推进“多网合一”优化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全要素信息动态管控,多渠道收集汇总“六类风险隐患”线索,压实派出所、司法所、妇联、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等部门责任,充分发动社区干部、社区民警、流口协管员、网格员、楼栋长、“三双”党员等力量深入网格开展排查,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人头熟”“事情熟”“情况熟”方面的优势,做好信息搜集、线索推送工作,实行每周定期汇总报送、推送,重要紧急线索及时报送、推送制度。
精准筛选出“三类人员”和“三类纠纷”,建立立永昌街道“六类风险隐患”动态数据库管理,摸清基础数据,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经过排查梳理,永昌街道辖区三年来涉“六类风险隐患”2273件,其中婚恋纠纷481件,邻里纠纷564件、家庭纠纷1132件、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3件、扬言报复他人(社会)82件、有社会现实危害1件,均已收档在册。
多元调解“齐步走”
确保化解稳控精准到位
创新“多元调解”机制,有效整合街道、社区、派出所、司法所、妇联、卫健、民政等调解力量,对排查出的“六类风险隐患”,即时开展应急处置及矛盾纠纷化解,涉及需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职能部门应及时提供法律意见和政策指导,落实联调联处,当场能化解的当场化解,对于当场未能化解和成功处置的风险隐患,每周汇总至《“六类风险隐患”动态管理数据库》上报指挥部,指挥部严格按照“周研判、月会商、季分析”实体化运行会议制度要求,开展会商研判。
参会人员根据线索时间、地点、当事人、诉求、当前处理情况“五要素”,充分发表意见,集体分析研判,确定矛盾纠纷风险等级、牵头部门、包案领导、配合单位、工作措施和化解时限等,按照研判会商确定的风险等级,分别针对“高、中、低”风险等级的“六类风险隐患”下发《任务单》开展调处工作,并根据《任务单》工作要求,及时在化解时限内开展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稳控和面对面精准普法工作。
截至目前,街道共召开周研判15次,召开月会商8次,召开季分析3次,开展学习培训15次。下发《任务单》10份,收集汇总“六类风险隐患”98件,纳入“2+3(1)+N”机制上会研判29件,其中婚恋纠纷5件,邻里纠纷9件、家庭纠纷10件、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件、扬言报复他人(社会)1件、有社会现实危害1件,校园暴力纠纷1件,其他纠纷1件。目前已化解8件,销号6件。
下一步,永昌街道将继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学习培训和实操实训,突出抓好源头信息收集,调动整合资源力量,落细落小网格化管理服务,常态化用好“周研判”“月会商”“季分析”制度,统筹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动“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