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4+4+4”探索娱乐密集型夜经济繁华商业区基层治理新路径
[作者:李莹 发布时间:2024-08-12 22:52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编辑:李莹 审核:张曼 刘一菡 终审:胡涛 鄢意镜
近年来,云坊商业区业态不断发展和丰富,逐步成为昆明市夜间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日均人流量达4万余人,车流量2500辆。一方面,是人群聚集带来的夜经济活力凸显;另一方面,交通混乱、噪音扰民纠纷突出、案件多发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面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治理如何平衡的问题,西山区积极探索“四访四治四化”商圈基层治理新路径,实现了老厂区由“治”到“新”的蝶变。
图片
目前,云纺商业区入驻企业已达1869 户、个体工商户2603户,营业收入达30亿元左右,获得首批“云南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称号,已成为广大市民群众夜间旅游消费的集聚区和打卡地。
深入“四访” 找准治理难题堵点
一是访经营户。通过邀请商圈“10联户”代表等召开座谈会、政企下午茶等方式走进企业、商户,全方位了解诉求。
二是访消费者。通过入户走访、随机街访等方式,找准消费者和商户之间的利益矛盾的结合点,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三是访周边居民。通过民意“民主议事”“居民面对面”和网格微信群等渠道,走访调研云纺周边居民群众,全方位收集居民在“脏、乱、污、堵、差、扰”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四是访职能部门。通过主动协调对接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方式,主要是召集公安、交警、消防、城管等政府部门听取大家关于破解商业街区发展难题的办法和思路。
通过“四访”。形成4个群体的需求、问题“双向清单”构建打造群众真切需要、企业迫物想要、社会发展必要的治理新格局。
融合“四治” 多元力量联动治理
一是基层组织引领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兼职委员会的作用,将辖区内的云纺集团党委、永昌派出所党支部、永昌市场监督管理所党支部等13个单位纳入党建联席专题会议的成员单位。
二是职能部门主导治。主要采取“专人下沉”、“区域派驻”、“吹哨即到”的三种模式,推动消防、公安、交警、城管等职能部门的人员下沉,切实起到解决问题、防范治安隐患的作用。
三是经营商户主责治。主要是整合云纺集团、商户以及停车场收费员等商圈资源,自建16人的消防安全队伍和150余人的巡逻队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最终形成主动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参与的商圈治理良好局面。
四是社会组织参与治。通过搭建“西山e志愿”平台和举办系列活动,引导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共治,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舆论环境,推动商圈治理队伍更加强大。
通过“四治”。充分发挥除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职能部门服务管理力量、企业和行业自我管理力量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基本面。
一是政务服务便利化。主要是着力搭平台、建机制、优服务。通过云纺商圈党务政务服务窗口,为企业建立暖心关怀、政策咨询、人才招聘、细心社务、政务帮办等服务,主要是为了方便企业经营管理。
二是助企服务精准化。主要是通过搭建智库、政府、行业、商圈、企业多方之间的跨界融合平台,定期开好“楼宇会”和进行政策推送,多措并举地实现服务精准化。
三是党群服务暖心化。立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设立了云纺商圈街区24小时城市书吧,倾力打造云纺博物馆和云纺剧场,主要是为了全面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四是志愿服务常态化。主要就是广泛动员商圈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全力守护云纺商圈的经济活力和烟火气。
通过“四化”。云纺片区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实现了多元共治的同频共振,重塑了云纺商业形象,打造了全年龄、全时段、全业态的新型商业空间,切实让更多治理成效和平安建设成果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