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昆明市西山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昆明市西山区统计局
2016年3月
|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区委十届七次全会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7.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出生率11.82‰,死亡率6.08‰,人口自然增长率5.74‰。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34911人,比上年末增长1.3%,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84166人,占总人口的15.7%,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为彝族,有32533人,其次为白族,有21044人,第三为回族,有15544人,第四为苗族,有2263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合计12782人;从户籍人口年龄结构看,0-18岁人口85712人,18-35岁人口105666人,35-60岁人口229188人,60岁以上人口为114345人。
万元 |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经核算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5.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11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8.88亿元,增长8.9%。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8:27.0:72.2。人均GDP达到58627元。
2011年—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63亿元,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30.24亿元,增长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07亿元,增长7.2%。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3.08亿元,增长1.2%;林业产值0.39亿元,增长8.6%;畜牧业产值1.94亿元,增长1.6%;渔业产值0.26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0亿元,增长5.8%。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19公顷,产量13140.1吨;蔬菜种植面积1867.6公顷,产量57985.7吨;鲜切花种植面积285.9公顷,产量4681.1万枝。
全年肉类总产量12614.1吨,比上年增长14.6%;禽蛋产量471.5吨,下降45.4%。
2015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标 |
单位 |
产量 |
增速(%) |
粮食 |
吨 |
13140.1 |
-29.1 |
#谷物 |
吨 |
11030.8 |
-31.8 |
蔬菜 |
吨 |
57985.7 |
-7.8 |
园林水果 |
吨 |
10236.3 |
17.7 |
肉类总产量 |
吨 |
10947.8 |
5.3 |
#猪肉 |
吨 |
9385 |
6.0 |
肉猪出栏数 |
头 |
109625 |
10.4 |
家禽出栏数 |
只 |
526203 |
32.9 |
肉羊出栏数 |
只 |
14536 |
12.0 |
猪年末存栏数 |
头 |
77979 |
1.0 |
羊年末存栏数 |
只 |
36240 |
4.4 |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
头 |
4837 |
-10.6 |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084.4吨,农村用电量4444.6万千瓦小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58万千瓦特。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6.31亿元,增长15.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7.85亿元,下降8.2%;重工业增加值38.46亿元,增长21.4%。从行业看,磷化工制造业实现14.55亿元,增长10.7%;医药制造业实现5.35亿元,下降13.6%;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7.90亿元,下降27.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实现利税总额10.55亿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利润总额4.88亿元,下降9.9%;产品销售率102.57%。
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速(%) |
硫酸(折100%) |
吨 |
3154613 |
5.6 |
磷矿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 |
吨 |
1984593 |
148.8 |
磷酸二铵(实物量) |
吨 |
1630232 |
7.0 |
磷酸(含量85%) |
吨 |
1021702 |
-0.9 |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平方米 |
981435 |
-42.8 |
多色印刷品 |
对开色令 |
956162 |
-27.6 |
电动机 |
千瓦 |
716560 |
-8.2 |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 |
千瓦 |
593850 |
-36.9 |
预应力混凝土桩 |
米 |
544754 |
-18.2 |
磷酸一铵(实物量) |
吨 |
521523 |
27.2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417216 |
4.8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 |
吨 |
261660 |
18.1 |
钢材 |
吨 |
86184 |
113.8 |
水泥 |
吨 |
59373 |
-75.2 |
饲料 |
吨 |
30374 |
7.3 |
初级形态塑料 |
吨 |
9738 |
17.4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6345 |
-45.2 |
中成药 |
吨 |
5463 |
-12.6 |
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6.5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完成建筑企业总产值150.5亿元,比上年下降17.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9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2.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2.4万平方米。
四、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区域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5.98亿元,增长6.7%,区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11亿元,增长5.6%,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3.31亿元,下降4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6.80亿元,增长3.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9.24亿元,增长5.6%。
2015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行 业 |
投资额 (亿元) |
同比增长 (%) |
总 计 |
410.11 |
5.6 |
采矿业 |
0 |
-100.0 |
制造业 |
41.88 |
192.7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43 |
96.6 |
批发和零售业 |
13.68 |
-0.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20 |
97.9 |
住宿和餐饮业 |
9.20 |
461.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21 |
100 |
金融业 |
0 |
-100 |
房地产业 |
294.31 |
2.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02 |
43.9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0 |
-10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5.28 |
30.8 |
教育 |
3.63 |
753.7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4.28 |
59.8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0 |
-100 |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56亿元,增长4.8%。按经济成分划分,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83.44亿元,占全区比重的17.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396.12亿元,占全区比重的82.6%。
2011年—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六、交通、邮政和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运输业实现增加值6.16亿元,增长3.6%。
全年西山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4.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6.79亿元,增长15.84%。为西山景区、大观公园等景区提升改造建设项目争取省、市旅游发展资金440万元;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星级评定工作,新增6家星级经营户,其中一星级1家,二星级2家,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各1家;在乡村旅游集聚区设置安装乡村旅游标识牌,全面实现西山区乡村旅游标识系统的全覆盖;举办“奔跑吧大厨们”西山区首届农家厨艺争霸赛;制作了“西山时光漫旅行”文化旅游宣传品;以西山区旅游协会为纽带,组织西山景区等16家重点旅游企业参加201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展销宣传;利用“行走西山”微信平台等宣传媒体开展“非遗带你游西山”、“西山如画”美景作品征集、西山区首届墙体美画大赛等宣传活动。
七、金融
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3.98亿元,比年初增长8.05%,其中:单位存款225.14亿元,个人存款401.05亿元,分别增长4.81%和增长14.4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7.06亿元,比年初增长9.82%,其中:短期贷款151.83亿元,中长期贷款347.59亿元,分别增长1.75%和4.82%。
2015年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指 标 |
年末数(万元) |
比年初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7839776.33 |
8.05 |
其中:单位存款 |
2251421.82 |
4.81 |
个人存款 |
4010507.79 |
14.44 |
各项贷款余额 |
5270566.34 |
9.82 |
其中:短期贷款 |
1518355.23 |
1.75 |
中长期贷款 |
3475902.58 |
4.82 |
八、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73.92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73亿元任务的101.26%,超计划进度1.2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1707.31万美元,完成市政府下达21000万美元任务的103.37%,超计划进度3.37个百分点。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技教育和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实施科技项目90项,培育认定国家、省、市、区创新主体及平台8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云南省科技孵化器1个,云南省重点新产品11个,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个,云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等。表彰奖励了科技进步与创新认定奖50项,奖励资金455万元。新增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和授权数1263件,办理专利资助200件,培养10所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和5所知识产权示范学校,新增6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和8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5所(含度假区)。其中:小学73所(完小73所);完全中学10所;初级中学9所;高级中学1所;幼儿园125所;中职学校9所;特教学校1所(昆明市盲哑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教育科研中心1所;共有在校学生总数12124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634人,比上年增加3.15%;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8122人,比上年增加2.26%;幼儿园入园班9928人,比上年增长19.45%。小学入学率99.85%,小学毛入学率达102.59%,初中毛入学率达110.07%,小学辍学率为0.04%,初中辍学率0.30%,初中升入普高69.06%。
年末共有业余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86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并完成昆明市“十二五”文化站室改、扩建任务13个,全部社区文化室共计开展活动23484次。
年末辖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85个,其中:省级医院2家,市级医院3家,部队医院3家,民营医院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家。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病床9918张,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床位数8416张,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床位1502张。西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下属区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10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在编医生254人,护士102人,医技人员46人。2015年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40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95.46%。
十、人民生活、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713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72元,比上年增长10.4%。
2011年—2015年“两个收入”
全年共办理环保“三同时”验收104家,发放排污许可证170家;获得环境监测有效数据13000个。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2.91%。
社会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11.37亿元;支付医疗保险金18368.32万元;失业保险金5774.74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4731.4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96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9%,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94人次。年末拥有公办老年养老机构3个,床位82张;民办老年养老机构17个,床位数2350张。
注:
1、本公报中数据除农业总产值外其余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是采用银行可比口径计算。